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注册人作为风险把控者,这些重点不可忽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78
  医药网11月30日讯 注册人作为风险把控者,这些重点不可忽视     1、适用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11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产品不良事件风险评价指导原则》的通告,据悉该原则主要为了规范并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评价,本指导原则所称注册人与《办法》中所称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内涵相同。     该原则是对医疗器械风险评价工作的一般要求,对其中未涉及的具体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同时,随着法规的完善,监管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注册人对医疗器械风险认识的不断积累,本指导原则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在适用范围上,将适用于注册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帮助其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风险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监测机构)开展产品风险评价报告审核工作的参考文件。     注册人应当对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开展调查、分析和评价,在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评价、预警信号处置、不良事件汇总分析等工作中发现所持有产品可能存在不合理风险时,应当开展产品风险评价。     省级以上监测机构在不良事件监测信息汇总分析时发现产品可能存在不合理风险的,可以要求注册人开展产品风险评价。     注册人应当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风险评价工作,并确保评价报告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充分、可靠。如果无法按时完成评价工作,应当提前与有关方面沟通,并将延期提交的情况说明作为报告附件。     2、这些数据应该重点厘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评价工作内容,原则着重指出,医疗器械风险评价主要开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不良事件调查核实     产品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产品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预期用途、国内外上市情况,涉事产品来源、型号规格、批号或者编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不良事件情况:主要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伤害/器械故障表现、不良事件后果、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     患者诊治信息:不良事件涉及患者伤害的,应当调查核实患者的诊治信息,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史、相关体征及各种检查数据、救治措施、转归情况等。     产品使用情况:主要包括操作记录、操作人员类型与资质(使用前是否接受过培训)、使用环境、具体操作过程(是否参照操作指南或者规范)、存贮条件、维护和保养情况、联合用药/用械情况、产品使用时间/年限、产品(年/季度/月)使用量或者使用频率、既往类似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     在监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上,也需要特别注意。     国内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分析:注册人应当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以及自主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分析,阐明产品主要不良事件表现、关注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品的关联性。     境外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分析:产品在境外上市的,注册人应当汇总分析其在境外发生的不良事件信息,并与国内情况进行比较。     文献分析:注册人应当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汇总与产品风险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文献报道的该产品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潜在风险点。     产品说明书或者操作手册分析:注册人应当分析现行产品说明书或者操作手册中与本次关注风险有关的提示信息和应对措施方面的内容。     3、汇总医疗器械投诉事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生产及流通过程分析也需要注意,注册人应当回顾相关批/台次产品的原材料或者零配件采购过程控制、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设施/设备情况、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回顾结果无异常简要概述即可,如果发现异常则应当详细说明。     对于投诉事件分析:注册人应当对产品既往投诉事件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分析其中与本次关注风险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与产品的关联性。     既往风险控制措施汇总:注册人应当汇总该产品在境内外曾经因安全性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原因。     注册人根据风险评价工作需要,可以对相关批次留样产品进行检验,分析该产品是否符合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注册人应当从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流通与储存、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售后服务等方面综合分析不良事件中产品故障或者伤害发生的原因。     同时注册人应当根据分析评价结果研判本次关注的风险可能对产品总体安全性产生的影响,阐述针对本次关注风险已采取控制措施。     注册人应当评估产品说明书或者操作手册中对本次关注风险的提示信息是否充分,当前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足够。     根据风险评价需要组织内部或者相关行业专家召开会议,听取专家对事件原因的分析意见以及风险控制建议。     注册人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确认产品存在不合理风险时,应当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控制风险,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修改说明书/标签/操作手册、改进生产工艺/设计/产品技术要求、停止生产/销售、召回等。     注册人应当及时将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报告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与用械安全相关的风险和处置情况还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注册人应当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评估计划,持续跟踪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注册人;医疗器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