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1月19日讯 医保基药或成为代理体系中的鸡肋,好开发但不赚钱
基药最新消息传出
昨日,国家基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讨论会议纪在业内流传。明年基药调整重点考虑方向也由此传出:
1、传染病方面用药;
2、慢病以及癌症、肿瘤转慢病用药;
3、常见疾病用药;
4、以疾病为主导方向,确实患者无药可用,需要对症治疗的,要选择最合适的范围;
5、主要看产品价值,临床终点指标的改善,能够使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提高,以能治愈为标准。
与会企业代表也提出建议:
1、基药数量满足900个:希望基药目录的扩充数量达到986的医院配备比例要求。如果按照全国每家三甲医院平均1500个用药品种来算,基药数量要满足900个才能满足政策要求。
2、放开限制:建议能够放开基药目录的规格限制,按照给药途径剂型管理,像注射剂水针、粉针和脂微球等不再区分,视同纳入。
3、直接进医保:建议纳入基药目录的产品都直接纳入医保目录,以此来体现基药的价值。
4、与药物综合评价证据相结合:
5、优先考虑使用金额大于10亿元的品种
6、希望能多增补中成药,使中、西药比例平衡。
如今,随着两保合一、分级诊疗、基层配备使用一定比例非基药等政策,基药的特征不再明显,基药目录的作用被无形间削弱,但其仍然是企业谋求进入的目录之一。
邕江药业营销总监黄勇向赛柏蓝分析:实际上基药的落地和执行比较彻底,各家医院对于基药的使用有行政层面的考核,也符合对医院的药占比和医保资金的控制要求;因此基药在进院的开发和覆盖上有优势,对于企业来讲,进入基药目录则面临着广覆盖。
他进一步解释:一些尚未进入基药目录或是准基药产品,因为没有基药的身份,整个经营体系和代理体系对品种的经营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各家医院对于基药的配比有刚性需求;相反,如果进入基药了,则意味着维护和推广宣传的成本大幅下降,无论基层医疗机构还是等级医院,都会广覆盖和广泛使用。
基药目录叠加带量采购,代理商危机
从本次基药调整的重点方向来看,有临床价值高价药也可以考虑纳入基药目录,也就是说,基药制度的思路已经从?保基本?到?保临床价值?转变,从注重廉价转变为综合考虑药物的临床价值和药物经济学效益,基药目录的调整思维已经发生深刻转变。
对此,黄勇表示:这种思维的变化很大程度是为了解决分级诊疗的基药问题;以往的基药只能在基层使用,等级医院几乎不能使用,因此很多等级医院的专家处方到社区、到县医院,或者回到当地,就无法继续按照处方开药——等级医院的处方可能都是非基药类的。而基层全是基药,无形中造成了分级诊疗的断档,现在的调整会对分级诊疗有很好的推动,也会促进患者的用药稳定性。
在本次药交会上,赛柏蓝了解到,代理商们最关注的点就是两个:国基品种和国谈品种。国家明确,国基品种和国谈品种要优先采购,因此每个医院的药事会都明确,开会只讨论国基国谈品种。而对于代理商来说,药品最大的价值就是进院,销售本质上也不需要创新,只要进院自然就有销量。
“无论是基药,还是医保,现在基本上是逢进必谈价格,或是准入的状态是以医保支付和价格体系来确定的,再叠加带量采购效应,这会面临药品商业价值的下降问题。”黄勇坦言:医保基药成为代理体系中的鸡肋,好开发但不赚钱。
他解释:基药本身的定义是产品成熟,用药经验成熟,不良反应较少,这是做基药的基本原则,因为其要解决最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医疗需求,独家品种进基药毕竟是少数;只要进了基药,则意味着与医保基本重叠——毕竟基药品种未进医保的,已经是极少数;进入医保面临的就是医保支付价的急剧下降,起步至少50%。
而进入基药和医保,就面临本省内的放量和全国的放量问题,量肯定会增加,如果进入省内销售金额排名的Top50或者Top100名,根据带量采购的逻辑,则很有可能被带量,企业直接供货,代理商就基本出局——这是一个组合拳的逻辑。黄勇表示。
是否挤压非基药空间?
按照会议流传消息:按照目前全国每家三甲医院在用药平均1500个品种计算,基药数量900个才能满足政策要求。在986的背景下,这是否会极大挤压非基药产品的生存空间?
黄勇算了一组数字:等级医院的1500个品种,至少有900个是基药,那么剩下600个非基药,按三七开,30%是中成药,70%是化药,那么化药也仅剩400个左右了,再刨除两三百个全球新化合物和原研企业和外资药企的新特药,留给内资企业的也只有一两百个生存机会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性是药品会否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主要考量因素。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向慢性病治疗趋同,基本医疗机构理应该配备越来越多的肿瘤药品,以备患者使用,但总体来说,肿瘤药物的价格较高,且都是独家产品,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肿瘤药物纳入基药仍然值得衡量。
基药本身的概念,就是广覆盖、惠民、价格低、用药成熟、不良反应少,如果刚刚上市的肿瘤新药,没有很强的降价动力,即使进入基药,也违背了基药的初衷。黄勇认为,过专利期的品种,如果是原研企业或者是国产的企业,他们的研发和报批成本基本上已经挣回来了。现在的成本主要是工业成本,所以它们具备进入基药之后降价的先决条件。而新药仍然需要漫长的回报期,很难有降价动力,也无需进入基药。
综合来看,国产仿制药比较成熟,疗效经过确认,有降价空间的过专利期药品,会更有可能进入基药。
随着国家对基药的关注提上日程,会进一步强化基药目录的作用,这也或使未来的临床用药格局出现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