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0月23日讯 越来越多的CXO行业公司开始向医药行业延伸,以LP的形式通过投资早中期的医药或医疗公司,或者直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国内的医药创新生态中以寻求一杯羹。
10月20日,泰格医药一口气发布6项投资公告,豪掷8.8亿元,今年泰格医药已经发布15次相关投资公告,过了一把当LP的瘾。
在泰格之前,药明康德作为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35家企业。此外,康龙化成、凯莱英、九洲药业一众CXO企业也曾多次发布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
近年来,CXO行业成为增速高且稳定的黄金行业,在市场竞争格局稳定时,手握大量现金流的CXO公司开始频频通过资本手段,参与国内医药创新生态,以求利益最大化。
泰格医药豪掷20亿元
10月20日,泰格医药一口气发布6个投资公告,拟出资总额达8.8亿元。
其中,对苏州泰福怀谨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出资6亿元,重点投资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及相关领域的企业。
作为行业送水人,今年8月份,泰格医药成为国内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第三家 “A+H” 两地上市的 CRO 公司。据港股招股书披露,2017 年至 2020 年 3 月,泰格医药在全球参与了 400 多个临床研究项目,并帮助四个肝病、肿瘤药物上市。2019 年,泰格医药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强 CRO 的中国公司,在国内 CRO 市场份额为 8.4%。
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后期的临床试验和数据管理的CRO公司,泰格医药投资热情一直不减。据统计,泰格医药仅今年至今已经发布相关投资公告15次,拟出缴总金额达20亿元。
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泰格医药已经是57 家医疗健康行业内创新型公司及其他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亦是39 家医药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至今年6月30日,其非上市基金投资达到了18亿元之多,较去年同期末增幅高达73.06%。
对于频繁的投资操作,泰格医药是有底气的。2019年泰格医药CFO兼公司董秘高俊曾对媒体称,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大,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泰格医药经营业绩仍旧保持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8.58%,净利润9.99亿元。2019年,泰格医药的净利润为8.42亿元,较2011年增长16.54倍,较2012年增长11.38倍。并且泰格医药资产负债率较低,截至今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为28.32%。另一方面,泰格医药还坐收丰富的投资收益。据其半年报数据披露,泰格医药处置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两项合计产生收益合计达6.57亿元。
高俊表示,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参与医疗类投资基金等方式形成国内创新药械类临床投资生态圈。泰格医药主要关注创新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行业,在投资时主要关注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创新项目。
另外,泰格医药将投资并购视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并通过这种手段一方面不断完善临床研究服务。比如,2014 年以5025万美金收购美国方达医药67%股权,提升了泰格医药的实验室服务能力,2019年泰格医药将方达医药分拆赴港上市。2017 年泰格医药通过收购捷通,增强了医疗器械研发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泰格医药借力投资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最近三年,泰格医药的国内业务占收入总额的 50%-60%。不过泰格医药认为,仅仅依靠国内市场还不足以保持公司的稳定发展。早在2015 年泰格医药就收购了韩国最大的临床 CRO 之一的DreamCIS,并且据泰格医药联合创始人曹晓春透露,泰格医药还计划并购另外一家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
通过投资,泰格医药实现的不止是双赢,而是多赢。曹晓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泰格医药就像一个平台型企业,接触面广,可以凭借自身经验,在项目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优势。另外通过一些项目的合作,储备了增速飞快的项目,也是对泰格自身业务的一种保障。
CXO企业产业链拓围
实际上,除泰格医药外,越来越多的CXO行业公司开始向医药行业延伸,以LP的形式通过投资早中期的医药或医疗公司,参与到国内的医药创新生态中以寻求一杯羹。
最早进行产业链延伸的是药明康德。行业有共识的是,药明康德是唯一一家在外包行业全面布局的企业,业务范围覆盖临床前CRO、临床 CRO、CMO/CDMO 三个阶段,处于CXO的第一梯队。
但不太熟悉的是药明康德的B面,这家公司还是最为成熟的产业投资者。药明康德的投资史大致从2012年开始,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药明康德作为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35家企业,其中A轮、B轮的企业最多,合计22家,主要涉及药品、器械、检测等技术创新领域。
整体来看,目前药明康德所投资的项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为药明康德的研发服务平台全线布局提供帮助的项目,一类是药明康德的研发服务平台能给予帮助的项目。
在美国市场,药明康德主要是寻找技术和研发上领先的公司,如Callidus Biopharma,Callidus是一家从事罕见病药物研发的小公司,初创时全公司只有3个员工——两位科学家以及一个兼职财务。2012年初,该企业获得药明的投资,后借助药明生物制药的研发平台,构建了细胞株,工艺开发和小批量生产用于动物模型试验。很快动物模型试验被验证有效,被同属罕见病药物治疗领域的公司Amicus以1.3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药明康德演绎了一笔完美退出的短时交易。
华领医药是公开数据披露中药明康德投资的第一家国内药企,2013年底,以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dorzagliatin为主打产品的华领医药拿到了药明康德等机构的一笔1000万美元A轮融资,彼时估值5000万美元,后续在B轮、E轮又分别参与追加了2500万美元、1.17亿美元。2018年,港交所新政实施,华领医药成为首批港股未盈利上市药企之一,截至目前市值48.1亿港元,账面浮盈不菲。最新消息是华领医药的dorzagliatin已经拿到了药品生产许可。
虽然药明并未退出,但从投资完成角度这无疑又是一个能成功退出的案例。
此外,药明康德还投资了突破性癌症细胞疗公司药明巨诺、基因诊断创新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颠覆创新DNA合成技术公司的Twist等,目前药明巨诺已经通过了港交所聆讯。
国内方面,2015年1月,药明康德以800万美元参与了天演药业A轮融资,彼时估值4000万美元。该公司是新一代生物抗体研发商,截至最新动态,天演药业完成了D轮融资,投后估值已经达到6.9亿美元。依照目前的融资进度及资本市场情况,该公司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1~2年之内上市。药明康德投资过的知名创新公司还有北海康成、德琪医药等。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CXO吃螃蟹的第一选手,药明康德近两年的投资在持续增长,IT桔子统计,2017年~2020年10月数量分别为5、7、8、6笔,金额也从2.1亿美元增长到3.2亿美元。
受益于MAH制度和一致性评价等多重红利,CXO行业成为增速高且稳定的黄金行业,CXO头部公司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在通过自身业务快速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不那么容易的时候,手握大量现金流CXO公司只能另辟蹊径,以求利益最大化。
一方面依靠业务上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另一方面借助宽松的融资环境在二级市场上寻求资金,诸如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都在二级市场提交了募资需求。
除了泰格医药之外,10月20日,康龙化成发布公告称以1亿元自有资金参与投资无锡阿斯利康中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参与对医药的早中期投资。
更早之前,诸如九洲药业、凯莱英等公司多次发布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尤其是像凯莱英这种对外投资稀少的公司,也开始通过股权投资或者基金投资的方式拓宽范围。
CXO向医药产业融合是国内创新千姿百态下的“一态”,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种,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前创新医药热火朝天的现状,对于后续趋势的把握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