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国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化,降低我国主要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早诊率及治疗控制率发挥领军作用,“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11月7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期将在全国建设21家省级分中心,并落实代谢性疾病优质诊疗体系在当地的建设,以此进一步提高我国代谢性疾病诊疗水平以及慢病管理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为重大慢性疾病带来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经验”。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闻大翔、黑龙江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鞠海洋、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巨有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宁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季礼文先生(Julio Gay-Ger)以及各地药监局、卫健委、科技厅,及省级分中心医院领导们共同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特别是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慢性疾病,在中国亦是如此。以糖尿病为例,中国约有1.16亿名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位居世界第一[1],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但我国在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上仍存在着诸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各地区代谢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传统诊疗模式效率低、病人因多并发症需跑遍各科室等问题[2]。
“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此,2013年,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正式成立。该中心致力于构建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治、预防、预警和研发体系,开展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整体推进该领域的医学科技发展,加快医学科技成果临床转化和普及推广,从而提升我国代谢性疾病领域的重点疾病防治水平。
“为了提高我国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整体水平,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推广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综合管理项目,提供给患者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并通过建立移动互联平台,检测数据多中心共享,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宁光院士表示,“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是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下一个阶段的关键部署,将促使我国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开创‘患者-医生-医院-社会共赢’的治疗新模式,对于最终降低我国代谢性疾病和各种并发症的患病率、提高相关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中国对于治疗新模式的探索,能为全球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提供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
作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临床医学科技创新需求,在国家中心的指导、管理和支持下,协同国家中心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作为国家中心的承担单位,负责主持分中心的认定工作,并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考察申报分中心建设依托单位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建设省级分中心。
“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将紧密结合代谢性疾病防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组建全国性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代谢性疾病标准化诊疗指南,推广代谢性疾病标准化诊疗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表示,“随着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能够共享代谢病治疗一体化的成果,这些地区的患者不出省就能享受到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同等的优质诊疗水平。”
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也得到了糖尿病领域相关机构和领军企业的关注和支持。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季礼文先生表示:“很高兴见证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项目建设的正式启动。为有效应对全球公共健康挑战,礼来启动了‘全球健康项目’,致力在2030年之前,每年帮助3000万人获取优质医疗服务。代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健康挑战,也一直是礼来重点聚焦的疾病领域之一。秉承‘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礼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的进步,将‘礼来全球健康’项目引入中国,积极和政府、协会、学会等社会各界携手合作,汇聚力量,赋能基层,助力慢病的防治与管理,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未来,通过全国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的全面落地,将有力地支持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持续推进代谢病的预警预报、关口前移以及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并与国家中心形成合力,在治疗和管理中国代谢病患者以及减少代谢病发病率等方面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改善全人类健康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