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9日讯 据天津医保报道,截止9月7日,天津市62家定点医疗机构完成京津冀门诊联网直接结算测试并顺利上线运行,进一步扩大了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直接结算医院范围,在协同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中取得了突破进展。
三地签署《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探索开展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2019年6月6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京津冀等有条件的区域可以探索开展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2019年6月22日,三地在津签署《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该协议围绕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药产品集中采购和医疗保障协同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合作内容:
推动医保定点信息互认,京津冀三方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为基础,稳步扩大备案医疗机构数量,强化京津冀三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工作,逐步实现三地定点医疗机构全部互认,协同管理。
推进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先行将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异地转诊四类人员纳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覆盖人群。
深入推进异地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京津冀三地应从已纳入国家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范围的医疗机构中,选择有意愿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范围。报销待遇按照参保地标准执行,报销范围按照就医地规定执行。
加强医药产品集中采购合作。
● 加强药品集中采购联动,推动药品价格有序衔接。
● 加强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动,继续扩大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范围,进一步降低京津冀患者耗材费用负担。
● 加强医药采购信息联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重点通报药品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等信息,逐步实现三地药品价格协同联动管理,减轻群众费用负担。
南开医院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两家医院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平台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
2019年末,天津市选择在南开医院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探索京津冀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平台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
近期,天津市加快推进京津冀门诊直接结算工作的步伐,完善中心端系统,加快医院端系统改造,着力扩大试点医院范围,进一步便利京冀门诊患者就医结算,相关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长住异地工作人员等在参保地备案后,即可在天津市相关医院享受便利的就医报销服务。
据了解,本次开通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类别,既包括实力雄厚的综合医院,也有特色鲜明的专科医院;全市相关三级医院几乎全部参与其中,也有一级、二级医院;不仅全市各区全面分布,同时,又突出了协同发展重点地区重点需求,进一步便利了异地患者就医报销,也为人员往来、要素流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
作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京津冀医保部门将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系统、扩大范围、简化流程,为三地参保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便利的异地就医经办服务。
附: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天津市)名单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