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3日讯 8月31日,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下称《技术导则》),适用于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技术导则》强调,发热门诊应当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预案,并设定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发热筛查区域,以备临时筛查、隔离、转运使用。
同时还发布了发热门诊医疗设备配置参考目录,包含CT、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具体如下:
除了国家卫健委,今年7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样明确发热门诊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要求和相关仪器设备的配置。
上述通知显示,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包括:
1.临床血液/体液应开展项目: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干化学分析、粪便常规检查;
2.临床生化应开展项目:钾、钠、氯、钙、碳酸氢盐/总二氧化碳、血糖、肌酐等;
3.临床免疫/血清学应开展项目:特定流行性传染病抗原和/或抗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4.临床分子生物学应开展项目:特定流行性传染病病原体核酸检测。
检测仪器及辅助设备实验室应选择适用于发热门诊检验工作需求的检测设备。仪器的选型原则为小型化、检测速度快、一机多能。推荐使用闭盖穿刺的仪器设备和全自动检测设备。
标准配置为:血液分析仪(闭盖穿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湿式或干式)、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基因扩增仪、生物安全型离心机(如带有密闭盖或密封桶)、显微镜、医用冰箱(冷藏、冷冻)。
安全设备包含生物安全柜以及紫外消毒设备、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消毒设备。
国务院:做好物资采购储备工作
同是8月31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显示,到2020年9月底前,实现辖区内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以及县域内至少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
到2020年底前,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完成城市检测基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等。城市检测基地检测能力应达到1万份/天,发生疫情时通过增加班次达到3万份/天。
《工作方案》显示,鼓励各地、各有关机构开展检测设备研发和检测技术方法优化,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根据检测需求和应用场景,配备不同通量和速度的检测设备。
城市检测基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单位要做好检测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各地要统筹安排好本地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支持建设单位和生产企业利用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做好产需对接。
同时要求各地要加大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保障相关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等。要切实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等多种渠道资金。
根据《工作方案》,本次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提高日常核酸检测能力以及建设机动核酸检测力量。
要求综合各地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地理交通等因素,在全国选取100家大型公立医院、疾控中心建设公共检测实验室。
每个公共检测实验室要具备1万份/天的检测能力,配备移动方舱实验室(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及相关辅助移动设施,全国形成100万份/天的机动检测储备能力。
全国各片区划分及公共检测实验室配置情况详见文末。
449亿元资金下发各地
早在5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就要求,每个城市改扩建1-2所现有医疗机构。
《建设方案》还要求各地区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结合国家应急队伍建设,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
建设内容包括: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原则上按照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或不少于200张)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
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改善呼吸、感染等专科设施条件;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方面物资。
同时确保医疗机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医用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
上述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
据了解,7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显示,下达300亿资金。
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加快补齐应急物资保障短板,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完善专用应急政府储备、大力支持产能备份建设、增强医疗物资和装备应急转产能力等三方面重点任务。
7月31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149.23亿资金。
主要用于支持各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附件:全国各片区划分及公共检测实验室配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