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2日讯 8月31日,赛柏蓝在第3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了解到,今年将陆续有国产创新药上市,同时也会有不少肿瘤新药大品种进入医保目录。
有专家建议,无论是什么品种,制药企业都应该对产品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且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在新药上市的时候,可以用药物经济学数据去争取好的定价,以及在国家医保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众所周知,肿瘤领域很多都是新药。新药研发高风险、高投入,但一旦成功了,其实会带来巨额回报。例如,安罗替尼在2018年5月份批准上市,7月份参与了国家谈判,并且谈判成功。其上市两周年就拿到20亿的市场规模,这是市场给予巨大的回报。
上述专家表示,新药的研发开发始终是和风险伴随的,需要考量多重因素,包括基本条件的可行性、审批时间、被替代的可能性、优势、投资回报等等。所以,药企需要考虑风险问题,如果早晚是死的话,早死比晚死好,一旦失败了,早评估早淘汰,适应市场的变化。
对于临床用药而言,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但并非便宜的药就是经济的药,上市后一定要药物经济学评价,因为这对于进入医保和国家谈判来说非常重要。
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说明一个药具不具备经济性,一个药研究出来是经济,还需要考虑我们国家医保能不能支付。如果连经济性都没有的药,是不应该进入医保目录、不应该被临床使用的。
因此,一个药想要进医保,首先必须经济,再看可不可负担,如果可负担就可进入医保目录,如果不可负担则可以价格谈判,能够达到可支付的价格医保同样可以支付。
医保调整释放利好创新药信号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与新冠肺炎治疗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等纳入申报范围。
与前几轮目录调整相比,本次调整具有非常大的亮点。
其中,在评审程序方面,首次实行企业自主申报。今年起,目录外药品准入一律采取申报制,由企业按要求提交申报资料,经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纳入评审范围;
在评审范围方面,释放了鼓励创新的信号。将2015年1月1日至工作方案发布(2020年8月17日)期间新上市或者适应症/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均纳入评审范围,体现了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
此外,有进有出、优化升级也是重点内容。明确规定经综合考虑被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目录内的“僵尸药”、国际上普遍退市的药品、可以被替代的价格高但谈判未成功的独家药品等将被调出目录,为临床价值高的好药腾出空间。
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的投入在逐步提高,国产新药临床申请规模的加速提升也体现了我国新药研发实力的增强,在国内医药市场中,国产药市场以及进口替代市场有望获得可观的成长空间。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贡献率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以仿制药为基础的国内制药企业也开始转型创新,目前已逐渐成为规模,并且获得很好的社会效应,并且带动了国家医保谈判,使得药物价格下调。
但是,目前我国创新药和美国仍存在很大差距,仿制药占到医保支付90%以上比例,创新药如何争取更多的份额,关键在医保谈判。而这过程中,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