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到山东药企联名反对的“阳光集中配送”计划,再次被海王生物(000078)摆上案头。海王生物18日发布公告称,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92亿股股票,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4.4亿元,其中11亿元投向“阳光集中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山东更是成为部署重地,枣庄、菏泽、威海三地就占据了6.3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去年,正是因为在山东的“阳光配送”项目,海王生物曾受到山东近百家医药商业企业的联名“上书”抵制,指其涉嫌渠道垄断经营。虽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时隔不过一年,该项目再次推出,阻力依旧颇大。
与此同时,国内两大医药巨头北京医药、上海医药也于去年在山东布点,都想分得山东医药流通业的一杯羹,竞争必定更加惨烈。“阳光配送”是否真如海王生物所想的能够成为公司的“利润奶牛”,还有待考验。
旧事重提
从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途看来,海王生物表现出对医药流通行业的极大“野心”。其募集资金的7成都投进了近几年着力打造的“阳光配送”项目,该项目主要就是为所在地区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用药。
公告中指出,我国有望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但同时与成熟市场由少数大型医药公司垄断的格局相比,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行业整合不可避免,业务模式领先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面临整合行业资源的历史机遇。”
不过,海王生物试图依靠“阳光集中配送” 成为医药流通行业“整合者”的做法,曾受到过山东当地企业的极力抵制。
2010年5月8日,山东省近百家医药商业企业在泰安召开维权大会,集体起草问题反映书,对海王生物控股的山东海王银河药业公司涉嫌不公平竞争提出异议。反映书中指出,山东海王涉嫌与潍坊、聊城等部分地市政府签署药品“阳光集中配送”协议,以承诺在当地投资的方式换取当地政府支持,垄断药品配送渠道。
随后,事件从激烈争执到归于平静,最终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一位当时参与“上书”的枣庄药企老板张先生21日对导报记者表示,相关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海王生物在枣庄地区依旧垄断着当地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而自己至今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对于海王生物此次将在枣庄投资2.8亿元,他表示,“这就是为了兑现之前对政府的承诺,更加印证了双方存在私下交易的可能。”
“这只是因为我们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引起当地一些药企的不满。” 海王生物董秘办一位人士21日对此表示,“阳光配送”项目的实施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协议,并没有出现垄断市场的情况,相信不会再出现去年的情况。
上述张先生表示,对于海王生物的这种行为,不排除运用法律武器保证企业合法权益的可能。
过于乐观
从公告上看,海王生物对“阳光配送”项目较为看好,山东枣庄、菏泽、威海3个项目给出的收益率(税后)都在18%左右,而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也在10年以内,枣庄甚至定为5年,大大短于市场平均水平。公司董秘办上述人士称,目前海王生物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即医药流通业和制药业,其中,前者的业绩前景最被看好。
不过,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海王生物对山东地区的项目过于乐观。因为除了发展模式恐怕会受到地方企业的抵制外,海王生物还要面对多位新进强力选手的竞争。
去年,全国排名靠前的多家药企进军山东。5月,上海医药集团下属企业与山东商联生化药业共同组建了山东上药商联药业公司。公司一成立就宣称,要用3年时间进入山东医药分销市场前列。
去年11 月,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与济南中信医药合作,要在槐荫工业园区打造山东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成为山东过百亿元的医药物流企业。资料显示,北京医药在全国医药流通领域排名第七,济南中信医药也是济南最大、山东第二的医药物流企业,可谓强强联手。
再加上2009年12月中国医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在济南设立山东分公司,山东地区已经有至少3家药企可以成为海王生物“阳光配送”项目的有力竞争者,还有联合36家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打造“大鲁药”的鲁药集团。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短期内海王生物依旧在山东医药流通领域占据老大的位置,但是长期看来,这个位置的竞争必定惨烈异常。
而与上述有着央企背景的药企相比,海王生物的底气并不足。这家上市公司去年三季度的公告显示,虽然业绩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债务指标依旧高企。导报记者还发现,其去年做的增发募投中,10个项目仅有两项目前处于盈利状态。(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