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收回瀚晖引入高瓴 海正药业转型路未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0  浏览次数:184
  医药网8月11日讯 “收购瀚晖制药的PE(市盈率)为16.36―16.91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交易估值相对处于谨慎水平。”8月6日,海正药业(600267.SH)对瀚晖制药前后两次估值差异作出正面回应。     7月下旬,海正药业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HPPC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瀚晖制药49%股权,同时配套募资不超过15亿元。     这桩关联重组交易甫一出炉即引发市场关注。     一方面,作为交易对手方,高瓴资本或通过换股间接跻身海正药业第二大股东。     海正药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确认,交易完成后,高瓴方面有权提名一位董事候选人,参与到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中。     另一方面,此次重组交易标的瀚晖制药系海正药业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海正药业曾放弃对上述股权的优先购买权,3年后却又欲以近2.3倍的价格买回,前后两次交易估值差距巨大,遭到外界质疑,甚至引来上交所的问询。     “基于战略转型的需求,在保持国有股东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进战略性投资机构,采用多种方式支付对价实现对少数股权的收购,具有必要性。”海正药业方面表示。     对于当年放弃对这部分股权优先购买权的原因,海正药业解释称,上市公司受当时资金情况和再融资进程滞后的影响,未能满足辉瑞对于全部现金支付以及支付时间的要求,基于当时现实困难,实际上无法承接辉瑞出售的瀚晖制药股权。     辗转买回瀚晖     瀚晖制药是海正药业的“利润奶牛”,发展却颇为坎坷。     2012年,跨国巨头辉瑞制药与海正药业“牵手”,共同合资组建海正辉瑞(瀚晖制药的前身),两者各占公司49%、51%股份。按合资协议约定,辉瑞方面向合资企业注入10个品种,包括7个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2个授权仿制品种和1个进口注册品种;海正药业方面则注入盐酸表柔比星、伊达比星、美罗培南等64个已批准品种及11个过渡期品种。     对海正药业来说,此次合作不外乎是希望借助辉瑞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从原料药向品牌仿制药企的转型,辉瑞方面则更多希望利用本土药企的原料和渠道优势,将专利过期的成熟药品在中国市场迅速做大。     “海正虽然手握控股权,但在运作中辉瑞一方占更多主导。”8月8日,一位接近海正药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双方的诉求不同,运营和销售模式也有很大差异,注定走不长。”     2017年,海正药业与辉瑞之间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辉瑞一方基于其全球战略布局调整的考虑,决意将其持有的海正辉瑞49%股权脱手转让,以退出合资公司。而拥有优先购买权的海正药业却因“囊中羞涩”,无力接盘。     在那之前的两年,海正药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从2015年核心合作品种特治星出现断供,到2016年出口原料药连续被欧洲和美国市场禁入,再到多名高管相继离职,海正药业动荡不断。到2016年底,海正药业已身背上百亿元有息负债,而其当年仅实现净利润6185万元。     2017年11月,高瓴资本通过旗下美元基金以2.8639亿美元现金接过海正辉瑞49%股权。按当时汇率折算,高瓴接盘的成本为人民币19.02亿元,对应海正辉瑞整体估值为38.81亿元。     为了继续获得辉瑞相关品种的技术转移,海正药业甚至修改合资公司章程,实质放弃了要求辉瑞转回股权的权利,从而得以完成辉瑞的退出交易。     2020年7月,海正药业重启收购瀚晖制药的少数股权,预估交易价格区间暂定在43.37亿―44.83亿元,对应瀚晖制药的整体估值已经上升至88.5亿―91.5亿元。     对于前后两次交易估值的差异,海正药业方面指,与前次交易相比,地产化(辉瑞相关品种转移至国内生产)进程有了一定程度进展,预期更加明确。除计划不再转入的品种外,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实现在未来3―4年内完成多达一、特治星、甲强龙和美卓乐的地产化。通过地产化,能够降低药品单位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过去合资公司主要销售双方注入的品种,业务较单一,对辉瑞的依赖程度较高。辉瑞退出后,瀚晖制药逐步向外拓展了一些创新药推广业务,逐渐减少对辉瑞的依赖。”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     据悉,瀚晖制药近两年先后拿到了复旦张江的里葆多、诺华制药的呼吸类三润产品(其中昂润和杰润已进医保)、再鼎公司的奥玛环素等多个产品的推广服务,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瀚晖制药分销及推广辉瑞产品产生的收入占比在58%左右,这一比例在2019年已下降至33%左右。     筹谋转型     相比不惜以44亿元对价买回瀚晖制药少数股权的豪气,自2018年底“换帅”以来,海正药业围绕“瘦身、聚焦”战略,通过卖批文、卖房产、卖股权、砍研发项目等不同方式,“花样”出售资产。     海正药业主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些年一直试图从原料药向高端制剂、从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在辉瑞退出后,瀚晖制药依然作为海正药业旗下的制剂销售平台,是其从“原料药为主”向“制剂为主”转型的关键一子。     近两年来,瀚晖制药逐渐走出“分手”阴影,盈利和现金流均颇为可观。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一季度,瀚晖制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29亿元、5.41亿元和2.5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7亿元、4.89亿元和4.29亿元。     “对瀚晖的持股比例从51%上升到100%,对于海正药业的盈利和现金流都有增厚作用。”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次收购瀚晖少数股权,更迫切的是引入高瓴这个战投,推动整个公司战略转型。”     此次重组包括了“现金+股份+可转债”购买资产以及发行“股份+可转债”募集配套资金两项交易。这两项交易完成后,海正药业将形成国有控股、高瓴参股、员工持股的股权结构,打破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激励僵局。     考虑增发及可转债转股后,高瓴资本方面对海正药业的间接持股比例预计将超过10%,成为第二大股东。     据统计,高瓴资本已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医院、医药零售等全产业链覆盖,共投资160多家企业。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0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投资企业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其在医疗健康赛道密集布局,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资源导入与整合能力。     瀚晖制药近两年的盈利恢复提升亦与高瓴的赋能不无关系。     据了解,接盘入股3年以来,高瓴资本为瀚晖制药对接了不少医药资源,包括协助瀚晖制药引进新产品,与高瓴旗下高济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开拓零售渠道合作以及互联网线上医疗的合作。
 
关键词: 海正药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