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是指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与靶细胞和功能细胞(一般为T细胞)进行相互作用,介导一系列免疫反应。与单抗相比,双特异性抗体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具有特异性高、靶向性强、产量高、稳定性好、用量少、毒副作用少的优点,因此在治疗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近年来,其巨大的治疗潜力,正促使双特异性抗体成为新药研发投资的“新宠”。
事实上,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管线这几年来的确出现了大爆发现象,根据去年发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的一篇综述,截至2019年3月,研发管线中的双特异性抗体超过85个。近期,还有诸多药企在这一领域斥巨资加码入局,一周内就有3大合作。
6月11日,艾伯维和Genmab公司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广泛研发合作,将共同开发Genmab公司的3款下一代双特异性抗体产品,包括其主打候选双抗疗法epcoritamab。根据协议,艾伯维将向Genmab 支付7.5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总额高达31.5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6月9日,赛诺菲和康宁杰瑞宣布已签署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进双特异性抗体KN026与Docetaxel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在达到特定临床里程碑后,赛诺菲将有权在独占期内协商获得KN026的许可引进权。
同日,罗氏集团宣布与信达生物全资附属公司Innovent Biologics (HK) Limited达成研发战略合作,将聚焦于研究、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多个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治疗产品,这些产品将直接用于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治疗。
从以上可以看出,双抗市场庞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加码布局。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底,全球(除中国内地)进入临床的在研双抗项目是109项,中国内地为36项。去年4月,Nature公布的数字是96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双抗研发管线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常规单抗药物的三倍,且随着全新双抗进入市场,同时已上市双抗获批更多适应症,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
实际上,庞大的市场潜力理所应当的会不断吸引药企入局。目前,中国市场上虽然尚无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但并不缺乏玩家。以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等为代表的引进派,已经在国内双抗开发中占领了部分席位。还有自主研发派则跑在了前面,譬如刚在港股上市的康方生物,以及去年港股上市的康宁杰瑞,都是国内双抗开发的潜力选手,其研发进度是排在一梯队的,并且在相应的靶点上在全球进度靠前。
如康宁杰瑞有两款处于临床2期的双抗,分别是KN046和KN026,KN046靶向PD-L1/CTLA-4,目前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而康方生物现今有1款双抗产品已进入临床2期,AK104靶向PD-1/CTLA-4。据了解,康方生物将在今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2020)上公布AK10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b/II期研究初步结果。
总的来看,国内开发进度上的一梯队是康宁杰瑞、百济神州、康方生物;数量上的一梯队是百济神州、康宁杰瑞、信达生物、友芝友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多数在研产品均处于早期阶段,且集中在肿瘤方向,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双特异性抗体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