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27日讯 疫情风口,燃爆了医药股的资本热情。
一季报显示,医药生物是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重仓行业第一名,较上一期上升两位,持仓市值占比达17.5%。整个医药生物板块开年至今,上涨超17%。
但也不是所有从业者都同此凉热。
比如,大咖信立泰截止到5月25日收盘,股价18.76元/股,相比开年的19.69元,竟还逆势下跌了。
不过,相比资本冷度,信立泰也有另一种话题热度。
2020年5月19日,有自媒体微博爆料信立泰产品线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裁员消息,赔偿方案n+1。
随后,信立泰负责人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没有裁员,至于是否会出澄清公告还需请示上级领导后决定。”
净利连续腰斩 频频瘦身
这不是信立泰第一次被曝裁员。
2019年报显示,信立泰砍掉产品26款,比例超25%。已终止部分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物、抗生素项目。销售人员数量1666人,与2018年相比减少442人。这与此前几年的人数递增形成强对比。
这种产品、项目加人员的瘦身之举,被一些舆论成为断臂求生。
观点不乏激进、偏颇,但也折射出了信立泰的发展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风波或受带量采购影响。由于集采颠覆原有竞争模式,仿制药销售推广效果欠佳。因此,不少企业逐渐减少销售环节费用,降低药价。
信立泰亦在年报中表示,集采颠覆了既有的竞争模式,仿制药将越来越不需要销售推广。
不过,这条“以量换价”的路考验着药企的综合实力。对于一些不济者,难免露出问题底裤。首要的就是业绩压力。
以信立泰为例,2019年营收44.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50.95%。而2018、2017年,营收46.5亿元、41.5亿元,同比增长11.99%、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0.44%、3.97%。
进入2020年,形势依然不乐观。
截止到2020年3月末,11个试点城市已陆续完成“4+7”带量采购试点续约,信立泰的成绩依旧较暗淡。
2020年第一季度报显示,信立泰实现营收8.66亿元,同比下降27.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53.33%。
放眼行业,如此营利双降,尤其是净利的连续腰斩堪称惨淡。与营收增幅超过20%的京新药业,净利增幅超400%的华海药业比,信立泰的成长性堪忧。有舆论指出,面对来势汹汹的带量采购,短期内信立泰业绩或较难反转。
产品单一 集采折戟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走“以量换价”,为何信立泰的阵痛感如此强烈?
这就要说说它的产品问题。
对药企来说,身处红海竞争与格局突变的大环境,产品质量打磨和产品结构优化,是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综合性医药集团,信立泰的产品结构有待提升,主要依赖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是集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拥有7大物产业基地。
2009年上市时,信立泰主要营收来自于心血管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占到40%左右。其中硫酸氢氯比雷格片(泰嘉)是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主打产品,占比超90%以上。根据券商预计,2017年-2018年,氯吡格雷收入分别为27.72亿和30.36亿,占当期营业收入为66.73%和65.26%。
这种大单品依赖,不确定性风险不言而喻。随着各地带量采购和按病种收费等政策出台执行,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旦产品受限,业绩自然受损明显。
在2019年9月第二次集采中,石药集团、赛诺菲、乐普药业、信立泰分别是“参赛者”。最终,核心产品泰嘉不幸丢标。
数据显示,2019年,泰嘉营收为44.7亿元,同比下滑3.90%。
受集采影响,石药集团、赛诺菲和乐普药业分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0%的市场份额。而氯吡格雷销售约占信立泰三分之二营收,受此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何以如此惨败?
专家表示,这反映出信立泰对集采政策预判不足,低估了竞争对手决心,也反映出自身实力的差距。
上述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对大单品企业冲击最为明显。
以北京嘉林药业为例。北京嘉林药业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阿乐是其主打产品,2016年在样本医院的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
而由于带量采购扩围中阿乐未能中选,2019年嘉林药业营收同比下滑46.06%,2020年业绩压力更大。
信立泰、嘉林药业可谓“难兄难弟”。从行业看,这也并非个例。长期以来,医疗业就弥漫着一股浮躁风,拿着一两款仿制药就能通吃市场。简单粗暴的野蛮生长,让不少企业忽视创新、忽视核心产品研发、更没有长远发展规划,这也是导致我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主因。亦是此次医改的核心突破点。
研发较劲 不确定性考量
显然,面对业绩承压、产品危局,信立泰已到精进、革新的关键时刻。
仿制药的高毛利率难以为继,对药企来说,利用研发创新培育新利润点,是破局关键。
这方面,国内龙头药企恒瑞医药、石药集团、正大天晴等,早已做出表率。并随着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入实施阶段,创新药企价值更为凸显,这从上述药企飞速提升的研发费用及市值表现中,可见一斑。
信立泰董事长叶澄海也表示:短期经营看产品线及政策;中长期看产品梯队;实现长远的跨越式发展就要看研发平台和销售平台的建设和效率。
客观而言,为摆脱单一产品依赖,信立泰也进行了诸多努力:意在形成创新加首仿的产品线布局。
2019年信立泰研发投入7.63亿元,较上期增加3.56亿元,增幅87.37%,其投入主要以本期研发投入增加,战略性优化在研管线,部分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生物类似物、抗生素项目终止,资本化转费用化为主。
具体看信立泰的创新产品,首先是心血管药物代表阿利沙坦酯(信立坦)。
2013年,信立泰研发创新的信立坦获得原CFDA批准上市,2017年被纳入医保目录,2019年又以低于准入药品平均降幅的价格续约医保目录,且医保支付方面无适应症使用限制。
遗憾的是,上述利好,并未使该产品占据足够市场。
艾美达样本公立医院数据显示,信立坦2015年销售总金额为20万元,2017年纳入医保目录后销售总金额360万元,2019年销售总金额1.41亿元。虽然增速明显,但市场占比仍仅1.40%。短期难抗主力大任。
其次是骨质疏松药物代表特立帕肽。
2019年4月12日,信立泰公告申请的特立帕肽注射液3期临床(15类注册,短效水针制剂)已获CDE受理。此前,其注射用特立帕肽(短效粉针制剂)已批准上市,醋酸特立帕肽(长效制剂)正处于1/2期临床阶段。
据悉,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骨质疏松市场规模达到26.68亿元,估计国内抗骨质疏松市场在260-28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预计2025年内地骨质疏松患者将上升至1.5亿人,骨质疏松药物潜力巨大。
再就是脑血管药物。
据悉,信立泰Maurora脑血管药物洗脱支架申报生产后,于2019年2月接受NMPA专家评审,3月获得发补意见,后于2020年3月正式递交补充资料。而LAMax左心耳封堵器,2019年4月完成首例植入;11月完成所有236例病人入组,目前处于临床随访阶段。
GStream下肢动脉药物洗脱球囊处于FIM试验阶段,SAEXTEN腔静脉滤器于2019年11月启动临床试验,目前进展顺利。报告期内,PTCA球囊导管获批生产,将与Alpha支架形成协同,完善公司心脑血管领域的器械产品线。
不难发现,信立泰多个前沿新品正在全力研发,且推进相对顺利。这也是其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研发创新力医药上市公司10强”的原因所在。
亦基于此,不少投资者对信立泰未来不乏期许。
问题在于,创新药研发也是双刃剑,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风险不可控,结合其业绩压力和裁员风波,信立泰创新力的持续性、稳健度、质量水平有待证实。后续研发能否突围、落地后市场化效果如何等,也需时间验证。
不确定性,还有多维表现。
从原料药角度看,信立泰也需警惕。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原料药出口量同比下降,大部分产品下降10%至20%。特别是因非抗疫医疗需求暂缓,如国外医药业停摆时间较长,则会对中国原料药出口整体产生负面影响。而国内市场,也处于逐渐复苏阶段,市场需要时间来积累传导效应。同时,国外受阻,必然加重国内回流带来的竞争强度。
数据显示,2018年信立泰原料药销售额7.45亿元,占总体的16.02%;2019年原料药销售额为6.13亿元,占总体的13.72%,同比下降17.70%。
换言之,2020年想要通过原料药曲线救国,从而挽回业绩断崖式下跌,也不容易。
大笔分红与借款
令人玩味的是,面对多维困境下的至暗时刻,信立泰竟仍延续传统,进行了大笔分红。
2019年,信立泰分红5.17亿元,加上6312万元的回购,合计占净利润的81.17%。比例之高,可谓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信立泰IPO时募资11.5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是募资额的4倍多。
客观而言,分红是上市企业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之一。不过,这是在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适度而为的情况下。
脱离实际、过分任性分红,无疑杀鸡取卵、损害企业成长性,长远看更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以豪放分红闻名的承德露露、奥美医疗等,持续陷入颓势困境,即是一个力证。
看看信立泰的资金状况,上述表现更为刺眼。
2019年,信立泰第一次借了1.24亿元短期借款,2020年1季度增加到1.76亿元。长期借款也从2019年底1.59亿元,增加到2020年1季度的2.87亿,且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4500万元,其他应付款增加到了3.94亿元。
同时,从其在建工程预算数将近8亿元,工程进度计算仍需投入6亿元,对外追加1.52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看,信立泰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视。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下滑可能是表象,背后资产恶化才是关注重点,上述费用或进一步加重信立泰的资金压力。这种一边豪放分红,一边伸手向资本市场要钱的打法,不可持续。偿债能力若出问题,衍生风险或将进一步让企业雪上加霜。
新赛道布局
发轫于2009年的新医改,已行入市场格局重塑的深水区。一个明显变化,亦在基层用药市场的持续扩容。
2019年,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到1808亿元,同比增长8.2%,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和零售终端。不止国内企业,阿斯利康、辉瑞等跨国药企也看好基层市场,纷纷出手布局。
这预示着,中国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已由量变进入质变阶段。
具象药品,主要引发两个维度变化:高质量和低价格。
显然,往期依靠几款仿制药通吃天下,短利收割、粗放发展的好日子已经结束。阵痛、涅槃、重生已是箭在弦上。
客观而言,作为一家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信立泰拥有业绩体量、销售渠道、成熟产品体系、经验管理等先发优势,但这些远不能让其高枕无忧,也远不足抵御上述不确定变化。甚至一些传统经验打法、模式思维、固有顽疾等还可能牵绊企业转型步伐及创新升级的敏感度。
“以患者为中心”是信立泰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国际化医药企业”是其企业愿景。
如何知行合一,如何在效率为先、质量为先、创新为先的新赛道上战略卡位、精变快变。尽快走出黑暗时刻、变局阵痛,考验着信立泰高管层的大智慧,铑财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