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12日讯 据药智网获悉,知情人爆料,辉瑞普强宣布三大部门直接向大中华区总裁汇报。
Case1:辉瑞普强
在辉瑞普强的架构中,我们发现去除首席运营官的职位,取而代之为,业务部门直接向大中华区总裁汇报。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是:医院销售业务、零售业务、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Case2:诺华
诺华制药向员工宣布,自6月1日起,诺华重磅产品可善挺销售团队将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3位区域销售总监,直接向免疫、肝脏、皮科和呼吸事业部负责人ThomasRowland汇报。原可善挺全国销售及市场准入策略负责人将离开诺华,寻求外部职业发展机会。
Case3:互联网公司
去年,宣布人员调整的公司越来越多,2019年年初滴滴宣布裁员15%,京东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美团、摩拜、知乎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裁员。
众多案例显示,企业纷纷积极调整组织架构,裁员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其表象是看似节约人力成本,实则本质追求企业扁平化发展,目的是让企业更快速,更高效,从而直接增强竞争力。去年,甲骨文中国宣布裁员900人,有网友戏称:“中关村最大的养老院倒了。”过去医药企业不断成长,但是如今医药薄利,医药“胖企业”都在瘦身。
“胖企业”终须“瘦身”
借着过去十几年政策和人口红利,医药行业高速发展,而内部粗放式管理被业绩假象掩盖。
跨国药企均采取人海战术,扩充销售队伍,不计成本和投资回报,一度头部几家药企销售人员顶峰达到5000人以上。某外企呼吸产品北京医院设置AB岗,每月销量100-200盒。
药企组织机构庞大不仅是效率的问题,带来一系列“企业病”。
①“大企业病”
该类企业表现为组织架构臃肿、人员冗余、组织层级过多,内部官僚化集权化,导致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②“小公司大组织”
很多小公司,盲目追求专业化,造成内部专业分工过细,导致职责条块分割严重,部门壁垒严重。这些公司一旦遇到外部压力,往往出现各种问题,甚至造成生存危机。
无论是“大企业病”,还是“小公司大组织”都是病,有病不医,长此以往企业将病入膏肓。辉瑞普强具有全球领先药企的基因,在医药薄利的今天,辉瑞普强频繁调整架构,背后有哪些商业化启示?
第一步:2018年11月
第二步:2019年9月
第三步:2020年6月
1.大道至简--业务单元需要简化
从辉瑞普强的架构来看,业务部门由三部分组成,医院销售业务、零售业务、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业务单元组合更加简化,尤其适合仿制药或非专利药企业。过去,大部分药企均按照治疗领域划分结构,每个治疗领域均以总经理负责,强调精细化和专业化。使得部门之间分工十分细化,职责条块分割严重,导致部门壁垒高企,无法有效协作,形成了“部门墙”。
在今天这个不确定时代,药企需要简化业务流程和模块,促进柔性化和无边界组织形成,结果在于企业业务单元简洁,组织灵活多变,反应迅速。这种业务单元更能适应医药政策多变,医药形势复杂的情况。
2.“数字化医疗”将成为业务未来
所有药企都在关注新业务,数字化营销、医疗、研发。
①赛诺菲高管裁撤,唯留首席数字官
4月赛诺菲四位高管离职,向CEO汇报的执行委员会由14名缩减至10名。而CDO首席数字官职位依然保留,其工作为继续重点开发数字疗法等业务。
②创新互联网医疗成为普强三大业务之一
而辉瑞普强此次调整,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成为主要业务单元之一,也在不断强化数字化医疗的地位。
中国庞大的数字化基因人群推动消费方式的改变。医疗领域的数字化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数字化医疗尚未形成规模,但是随着数字化基因人群年龄增长,数字化医药业务逐步成主流。
在此之前,跨国企业的嗅觉最灵敏。
三大优势奠定扁平化地位
①速度更快
大企业的扁平化,缩短反馈决策流程,加速企业在竞争中的反馈速度,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上周,某合资药企管理层拜访北大医院某主任,医学、市场、区域市场、销售一行七八人,希望能参与主任学术计划,主任倾情介绍1小时,最后告诉主任还需要回去商量。
②效率更高
扁平促使沟通更加简洁,因此将提升效率。该企业架构非常繁冗,首席运营官、业务总经理、南北中国总经理、大区经理、地区经理、代表,CEO往下8层。这种架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甩锅”。
③成本更低
毋庸置疑,从结果上最能体现的就是企业人力成本降低,这也符合当今所有中国药企的需求。
小结
在不确定的时代,医药企业要想适应中国严峻政策环境,组织瘦身迫在眉睫。如何能够使得“胖企业”有序“瘦身”,并非过犹不及,十分考验企业家智慧。
医药薄利,已经不是“瘦”与“不瘦”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辉瑞普强“瘦身”的启示,值得企业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