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进口医用耗材市场一路下滑 国产将赢得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7  浏览次数:91
  医药网4月21日讯 国产耗材优势明显     NO.1     同意降价直接入围,一次不过直接出局     太扎心了,春暖花开没有带来器械圈业绩的欣欣向荣,先是等来了一部分医疗公司开对一线代表调薪调岗的信息,接着等来了各省市医保局一纸又一纸的带量采购通知书。     据公开信息,四月起,至少有五个省份已经开始带量采购行动。他们表示以“降低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及企业交易成本”为目标,首先指向占用收费额度高的、日常最常用的,外科比如骨科植入、吻合器和血管介入等等产品,内科有血液透析器、球囊扩张导管类。     医保局的第一刀令所有械企倒抽一口凉气,如某些省市规定,如果厂家同意在医保局采集到的常卖型号最低价的基础上,直接降价40%幅度,则直接入围。     如果想谈,大部分省市铁腕政策采用了仅一轮议价的手段,一次谈判不过,直接出局,意味着未来产品在这个城市完全不能销售。     另外,如果一旦被采集到,在其他省份给出的价格更低,则遵照其他省份的情况。     带量采购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公开透明,简化了流通环节,器械价格中不应有的利润水分被挤出,对于减轻医保支出和普及全民基础医疗都会有大力的推动作用。     NO.2     打价格战,国产器械有优势     在这里面,价格成了医保局第一考核要素,确实沉重打击了很多高研发成本、运营成本、货物运输成本、高售后团队费用(包括工程师团队、培训师团队等)的进口器械产品。     许多高质量器械降无可降,如一般进口超声刀,在中国的成本每把2000元左右,企业维系自己的管理等费用空间,包括经销商的空间,原本一把到达医院的价格是5000左右。     但按照降40%的带量采购价格来说,把终端价格砍到3000一把,进口公司是万万做不过来了,怕也没代理商愿意接。     这时候,国产器械的机会来了。往往国产器械会以质量一般,但价格绝对低的优势来取胜。     近期,国产科研技术提升,很多资本与一些科学院合作,走了很多技术捷径,通过“解剖”进口器械来破解技术密码,节奏短平快。     说实在,国产器械没有99%性能相似,也能达到80%。虽然不能给医生提供最完美的手术中的得心应手,但是完成一台手术没有问题。     NO.3     进口耗材市场一路下滑     除了外科超声刀是上述情况,对于非专利保护的产品,即使该器械是专机专用,国内科研团队总有办法找到突破口。     进口医疗器械只能苦苦从学术推广,核心科技点,售后服务、申请专利保护等方面来维护市场份额。     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部分发达城市,价格不是病人考虑的第一要素,病人甚至愿意自费来使用进口器械。可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还在解决能否做得起手术、做上手术的问题,还没有意识去考虑手术中应该使用什么器械。     所以,前几年即使没有带量采购的,进口器械的市场份额也普遍在往下走。     比如某知名跨国械企的进口超声刀,三十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可谓是100%市场份额,引领了一个能量外科的新时代,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科医生使用超声刀的能力。     后来其他几个进口品牌进入时,因为同样高成本,所以价格上互相并没有拉开差距,同时因为销量比较低,反而到达医院要更贵一些。     上述跨国械企一直保持80%以上的市场份额,直到前几年的带量采购、集中采购等,一下把机会给了国产的低价格超声刀。     虽然这家跨国械企仍然是市场第一份额,但数字却大不如前,目前也开始生产低价格产品来meet低价市场的。     如此,只要国产保持价格优势,短则数年,长则十余年,随着带量采购的步伐,天下迟早是国产医疗器械的。当然,走得快也许暂时是价红利,公司能不能走远,还需要管理层以高视野打造长期战略,培养学术、服务理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