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20日讯 正经合规的CSO屈指可数...
NO.1
虚开发票超2.5亿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发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显示,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其中24家是药械企业或相关资讯、服务企业。
据赛柏蓝器械统计,51家企业涉嫌虚开发票超过2.5亿元,其中24家药械相关企业涉嫌虚开发票约1.2亿元。
例如,经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发现,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马鞍山某医疗科技服务中心对外虚开普通发票79份,票面额累计661.25万元。
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安徽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销项发票131份,金额126.43万元;对外虚开普通发票89份,票面额累计339.83万元。
虚开发票的企业不在少数,2018年全国查处相关企业近11万户。
根据经济观察网消息,2018年全国共查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企业108970户,定性对外、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582.5万份,涉案税额1108.93亿元。
在医疗医药行业,虚开发票现象屡见不鲜。如7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连发28份税务处理决定书显示,5家广告、管理或咨询公司存在大量虚开增值税发票现象。
其中已查实的3家公司共有122例对下游企业虚开发票的情况,有74例的下游企业均是药械企业,占比约61%。
NO.2
便于虚开发票的服务公司
谈及虚开发票,就离不开两票制和第三方服务公司。
两票制催生了大量第三方服务公司的出现,这类公司一般存在较高的虚开发票风险,如本次涉嫌虚开发票的51家企业中,28家企业都是服务、咨询或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税务报曾发文章显示,很多制药企业,特别是大型药企销售费用“高得离谱”,甚至达到收入的近60%,某大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即是如此。
为优化购销秩序,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推出两票制。
但药械企业的销售费用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不少大型药械企业开始“高开”模式,之前分摊到各个流通环节的回扣,由于“两票制”的限制,开始上溯到生产企业。
对应的,生产企业财务和税务合规压力剧增。然而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开”模式确实导致了制药企业销售费用巨额增长,但其销售收入和缴纳税款却没有同比例增加。
据报道,此现象和大量冠以“咨询管理服务”“医药科技咨询”“信息科技”等头衔第三方服务公司的出现有关。
因为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中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改征增值税,但由于这些行业的个性化特点突出,其价格的随意性和可调节性很高,税务机关往往难以查实服务的真实性和服务价格的准确性,这就为不法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提供了便利。
正是这类服务公司,为药械企业开出大量“市场服务费”“技术咨询费”和“推广费”等名目的发票,其虚开的可能性非常大。
NO.3
已开始穿透查账
虽然部分企业通过高开和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方式应对行业变化,但相比之前的层层过票,两票制似乎把流通环节复杂隐蔽的不合规行为,有效集中到了上游。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前七票八票时,即使发现有不合规行为也难治理,因为流通环节太多,涉及的公司和相关人员数量较大,相关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有突破。
但两票制后,大多不合规行为逐渐集中到上游生产环节,这时针对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或许效果更好。
实际上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2019年6月4日,财政部发布加急文件《财政部关于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选取77户医药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上述通知显示,为核实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各监管局、财政厅(局)应对医药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检查内容重点关注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
例如对于费用的真实性,就有检查发票一项——重点关注销售费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以咨询费、会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类发票套取大额现金的现象;是否存在从同一家单位多频次、大量取得发票的现象,必要时应延伸检查发票开具单位等。
附件:企业虚开发票具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