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3月31日讯 在经历了全球大型跨国药企的年报发布潮后,产业近期又迎来了本土医药上市企业的年报密集披露期。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属于医药制造、医疗两大板块的48家医药企业相继公布了2019年年报。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的业绩实现翻红,目前上海医药以1866亿元的营收领跑,恒瑞医药的净利润最高,达到53.28亿。不过,就营收同比增长而言,也有6家企业遗憾“飘绿”,亚太药业、舒泰神等药企站在了跌幅榜前列。
傲视群雄:
恒瑞净利领跑,研发费用比例向外企看齐
恒瑞医药交出了其创始人兼董事长孙飘扬卸任后的首份成绩单,2019年该公司营收为233亿元,其33.7%的同比增长、53.28亿元的净利润足以傲视群雄。作为总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本土“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一直分外吸引外界关注。
总的来看,以下两点可以说是恒瑞医药业绩增长的最大支柱。在报告期内,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上市,马来酸吡咯替尼片和硫培非格司亭通过谈判首进医保,阿帕替尼、培门冬酶注射剂续谈成功,继续收获创新药“硕果”。据统计,该公司肿瘤药品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增长43.02%。其次,恒瑞医药亦在同步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以手术麻醉、造影剂为代表的非抗肿瘤药产品市场。数据显示,其影像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增长38.97%。
在第二批国采中,恒瑞医药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以超过60%的降幅中选,尽管将对该品种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但国元证券评论道,结构化产品调整可以让恒瑞医药不惧降价。持续性的创新能力加上有阶梯性的管线产品,能够帮助恒瑞医药这类大型药企走出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常态化”的振荡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全球头部药企取得的庞大市场规模都是建立在不断研发创新的基础上,高研发投入是跨国药企长期稳健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作为本土医药巨鳄,恒瑞医药同样在加码创新研发。据透露,其2019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8.96亿元,同比增长45.90%,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73%,接近于同期17家核心跨国药企平均研发费用率20%。从绝对数值来看,本土药企的研发投入当前仍难以望其项背,但在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产业政策洗牌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恒瑞医药等规模企业迎发展良机。
困境自救:
舒泰神主打产品受双重打击,净利下滑80%
“几家欢喜几家愁”从来都是医药市场的常态。在2019年,医药产业经历政策大年:《疫苗管理法》颁布、《药品管理法》新修订、国家组织带量采购落地执行并扩围……其中,《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出台无疑给相关药企带来了深刻影响。被纳入的20个品种涉及到200多家药企,撼动着超600亿元规模的市场。
主打产品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被纳入上述监控目录的舒泰神生物,因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80%的受到业内关注。面对持续下滑的业绩,舒泰神在年报中也给出了解释,主要产品苏肽生的销量变动是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被重点监控且正式被移出了医保目录的双重打击下,相较2018年同期,苏肽生销售收入下降37.22%,仅为3.43亿元。
资料显示,在2006年获批上市的苏肽生是首个国产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曾一度占领50%以上的市场份额。面对苏肽生等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日趋严紧的定局,产品结构单一的舒泰神除了积极拓展苏肽生的新增适应症以外,也正在试图培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IV)(舒泰清)等其他重要品种以期“自救”。
研发费用的持续增长则是舒泰神业绩“变脸”的另一因素。据透露,舒泰神目前有 3 个I类治疗用生物制品、7 项适应症项目分别进入临床Ⅰ期、Ⅱ期研究。此前,为更好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5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其中C5a抑制剂类药物BDB-001注射液即是舒泰神的在研产品之一。
BDB-001注射液是舒泰神全资子公司德丰瑞获得德国Inflarx公司授权许可开发的针对人C5a分子的单抗药物。在过往研究中,C5a抑制剂类药物在抗击H7N9、H5N1及MERS等病毒性肺炎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在重度过度炎症级联反应中的应用。鉴于此,东兴证券认为,预计舒泰神BDB-001后续进展迅速,有望凭借新冠肺炎适应症先行打开上市通道。
初次登台:
创新药企复宏汉霖、基石首交成绩单
备受业内关注的创新型药企近期也陆续公布了2019年年报。去年一起奔赴港交所上市的复宏汉霖、基石药业晒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得益于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商业化带来的7900万元销售收入,复宏汉霖总营业收入达到了9090万元,略高于基石药业的8400万元。
而在研发开支方面,两家创新型药企皆默契地将金额控制在14亿元上下。尽管绝对数值与国内头部梯队相较甚远,但从同比增长的幅度上来看,复宏汉霖、基石药业同其他创新型药企一样,对待新药研发支出都毫不吝啬,分别高达44.66%和64.1%。
在产品管线的推进上,基石药业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抑制剂TIBSOVO有望于今年在中国台湾获批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以填补未有产品上市的空白。而基石药业或更为迅速,其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与HLX03(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两款药物当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新药药证申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亦有望在今年获批上市。
通过拓展外部合作获得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授权,是创新型药企在现阶段补足自身短板的不二选择。基石在去年与Numab Therapeutics AG(Numab)订立一项区域性独家授权协议,以实现针对PD-L1、4-1BB和人血清蛋白的单价三特异性抗体片断分子NM21-1480(ND021)在大中华区、韩国和新加坡的开发和商业化。而复宏汉霖则是与KG Bio达成合作,通过授予KG Bio在东南亚10个国家对HLX10(抗PD-1单抗)的若干适应症和联合疗法的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以获得里程碑付款和固定特许权使用费。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创新型药企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与此同时,管线上的在研新药还伴随着高失败的可能性,这令资本市场和产业对其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提升。但业内人士指出,待到一大批创新型药企研制的创新药进入市场,外界的意识和观念或会有所转变,支持创新的政策导向才将愈发明确。无论如何,从大趋势来看,创新型药企仍将是主导未来业态的重要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