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中药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5  浏览次数:97
  医药网3月3日讯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和疾病斗争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瑰宝,在漫长的人类繁衍的历史中,中医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说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华文明也不为过。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针灸疗法;东汉华佗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医师,其使用的麻醉剂就是中草药麻沸散;目前正火的免疫学疗法萌芽于中国的唐代——药王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后,早在17世纪就传至国外,已有日、英、法、德、俄、朝鲜以及拉丁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新中国解放后,中医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老百姓防病治病的基本武器。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大力弘扬传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适用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综合了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是目前人类正在倡导的精准医疗的始祖。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人类最早的预防医学的概念。中医强调“医者仁心仁术”,不主张一上来就动刀子切掉……。用中医泰斗邓铁涛的观点概括:中医代表着最先进的医学理念,是另一个主流医学。     如此博大精深的主流医药学,却在近年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步履维艰。     什么让中医药如此步履维艰     一是医学的进步,特别是西医药的发展。人类的生物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医药学日新月异。过去老百姓赖以生存保命的武器有了多重选择,当然备受冷落。就好像有了收音机以后,报纸会收到冲击一样。     二是目标人群的改变。50后之前(生于1950年之前)的群体,是中医药呵护大的,对阿胶当然倍感亲切;60-80后,中西药都能接受,虽然不吃阿胶但是知道补血;90到00后,基本没看过中医,没吃过中药,怎么能让一个00后的小姑娘买阿胶?而更要命的是,未来的消费主导群体是00后、10后……     三是妖魔化中医药的思潮。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中医药的思潮。如果不加制止,这股力量对中医药的发展可能是毁灭性的。     四是市场经济下中医药群体鱼目混杂,败坏了行业名声。一小撮不良从业者在利益诱惑下,打着中医药名号从事非法勾当,败坏了行业名声。     面对妖魔化中医药的浪潮,这些年来,国家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略举一例:2019年10月26日,国内主流媒体都授权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核心思想包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要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层面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扶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从业者也在努力寻找给自己证明的契机。而突如其来的的新冠病毒疫情,就给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老百姓对中医药认知的改变     从2019年底至今,新冠病毒疫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中国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而言,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疫情伊始,医药界对中医药就抱有期望,但普通百姓没有关注。事实上,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第一、二版里,就明确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的字样,说明医药界一开始就对中医药抱有厚望的。这可能和2003年非典时,邓铁涛教授良好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有关系。但此时,老百姓对中医药还普遍停留在过往的印象里,没当回事。     随着疫情的发展,诊疗指南大力推荐中医药,但民间普遍怀疑。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第三、四版里,大幅增加了中医药治疗的内容。所不同的是,第三版强调了辨证论治,着重推荐了一些汤剂和饮片。而第四版则把病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的病情推荐了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     印象里,最早呼吁中医药抗新冠病毒的专家,是张伯礼院士。随后,各地陆续有中医药治疗效果好的报道,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也在使用中医药。但此时,老百姓对此普遍抱有疑虑,医药从业者甚至认为可能有利益瓜葛。这中间,还发生了双黄连事件,普遍质疑双黄连的功效。但是这种状况很快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中医药的效果经受住了考验。     当前,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作用,已经不容置疑。各地都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中西医并举治疗。武汉还委托九州通等中药企业每天免费送中药汤剂,用于预防感染。     可以说,虽然新冠病毒疫情到目前为止尚未控制,但经此一役,却已经彻底改变了国民对中医药的看法。不经意间,中医药给自己正名,并迎来了下一波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医药未来的发展     前面说了,国家层面,包括最高层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是不遗余力支持的,强调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再举一例,当前,很多地方要求将中医药的内容纳入到小学生的教材学习中,就是强调从娃娃抓起。     只是由于上述四个主要原因,中医药的发展近年受挫。而新冠病毒疫情,将导致未来中医药发展被看好。那么,和之前相比,未来中医药的发展会有哪些变化?     首先,资本市场有反应,中医药企业的股票将再次受到追捧。比如红日、同仁堂、康恩贝、以岭、步长、葵花等。事实上,很多公司的股票近期已经暴涨。而且这种现象不是一次性的,因为某些产品已经借助本次新冠疫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将再次受到关注。前几年的中药注射剂研发热停止后,国内的中药研发一直低迷,预计这种状况未来会有改观。以治疗呼吸道疾病为主的独家中药新药尤其看好。     2019年每月CDC中药受理情况   数据来源:药智网     第三,中药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并购潮。受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副作用、禁止部分西医处方中药等多重政策打压的影响,部分中药企业正在油锅上煎熬。疫情过后,预计将迎来针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和并购。     第四,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企业迎来重大利好。这两类企业这几年本来受到的影响就小,政策实际上还在不断加持。疫情过后,属于好上加好。     第五,药店将加码中药的销售。实体药店预计普遍改造门面,增加或扩增饮片销售面积。前店后医,名老中医坐堂将再次吃香。网上药店的中药产品销售预计日渐火爆。     第六,中医药从业者逐渐增多,中医药相关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受到政府和企业扶持,名老中医等学术带头人地位上升。     第七,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西医药研究等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医药的发展上。部分中药研究西药化,和天然药物逐渐趋同。     第八,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同时,行业监管一刻也不会放松,反而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     药企应未雨绸缪     假定上述预判成立的话,药企现在该未雨绸缪干些什么?     首先,重新梳理规划公司的中药产品。很多公司都有中药产品,有些批文还是独家的。对在产在销产品进行重新规划,对休眠产品进行梳理,根据产品重新优化销售组织架构,是当下药企要做的重要事项。     其次,改造、提升和优化中药生产车间。一方面,中药的销量增加需要改造厂房。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中药的生产标准提升,也需要企业优化设施设备。     第三,择机投资并购相关中药企业,或收购中药批文。     第四,尽快和中医院校、中医药研究机构、名老中医等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     第五,已有大产品在销的中药企业,需要建立合乎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笔者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医药学校毕业的,曾亲身经历过中药的独特疗效。前些年妖魔化中医药的时候,和很多有识之士一样一直对此忧心忡忡。     笔者的大学老师周建理教授,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有效成分算老几?——论中药的守正创新和整体观》,作为一个从业20多年的业内人士,笔者对此深表赞同。最近有一个说法,叫“西医药让人明明白白的走,中医药让人稀里糊涂的活”,话糙理不糙。     真心希望中医药能够借助这次疫情的离去永远的发扬壮大,让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造福全人类。
 
关键词: 中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