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16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重点介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新进展。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大概85%的重症病人如果有良好的临床医疗生命支撑与营养保障,症状都是能够明显改善的,其余15%的危重症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有些重症患者经过七八天治疗,体内病毒含量大大减少。“目前重症患者出院的还不多,但重症患者经过良好治疗,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病例大概有50%。总体而言,现阶段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
磷酸氯喹是否有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在发布会上透露,磷酸氯喹是一个上市多年的抗疟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磷酸氯喹已纳入到新版的诊疗指南,扩大临床适用范围。
针对磷酸氯喹是不是特效药,钟南山判断,磷酸氯喹够不上特效药,但有治疗效果,副作用不大,值得研究和探讨。
他解释说,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病毒,往往是实践先于科研,摸着石头过河。以前用过的一些老药,从机制等方面来说,可适用在这个病上。
他提示,磷酸氯喹是老药,短期用剂量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同时在北京佑安医院、广东等开始使用。和其他药物对比来看,发热症状、病毒消失时间大概早一天,副作用不算很大,有腹泻、少数会耳鸣,但停药后耳鸣会消失。
核酸检测有效性是否下降?
当前出现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是否意味着核酸检测有效性下降呢?
钟南山认为,核酸检测要是正规做的话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有人说准确率是30%到50%,如果这样,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他说,核酸检测取样绝大多数是取鼻和咽,方法是对的,采样同样很重要。
他呼吁,要相信核酸检测的结果。如果医护人员正确取样,核酸检测的结果肯定就准确。
遗体解剖对救治有何意义?
全国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工作近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这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有哪些意义?
“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很重要。”钟南山认为,17年前非典也有对患者遗体进行解剖研究,才弄清楚了全身脏器的破坏情况,特别是肺本身的病变。
“我们做过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得到非常好的治疗。”
他说,从肺移植的情况来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与非典不一样,有肺泡、炎症,同时存在大量黏液,引起哮喘。这与新冠肺炎的临床观察来看,非常相似。
他提醒,在临床治疗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气道通畅。
血浆疗法是否安全有效?
关于血浆疗法对新冠肺炎是否安全有效的问题,钟南山透露,康复性血浆最早在2005年H5N1疫情中使用,病毒血症奇迹般地消失了。虽然只有1例,但国际上也非常重视。2009年H1N1疫情中,香港同事做了康复病人血浆治疗。
“这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他说,在武汉生物治理研究所,目前已经进行了10例治疗,其中6例有病毒血症,在使用血浆治疗后,两三天后病毒血症消失,病人临床情况有所改善。这种疗法很有希望,有效而且安全。
他表示,广东也将采取血浆治疗方法,过于垂危的病人由于器官衰竭,血浆治疗方法作用不大,但恢复期病人血浆治疗在重症救治的临床情况上有明显效果,该疗法较为安全有效。
防控
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钟南山说,现在全国80%新冠肺炎患者在武汉,90%以上死亡患者也在武汉,武汉现在看来还并没有停止人传人,有两个问题非常迫切。
“一个是如何把正常人和病人分开,一个是把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分开。”
他说,这两个问题非常迫切,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武汉人传人问题不会停止。
钟南山表示,如何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全国医护人员感染数据是1700多名,其中不少发生在武汉的医院。在疫情防控的早期,医院成为了交叉感染的主要场所之一。”
另外,保持下水道的通畅极为重要。钟南山表示,此前有团队已经在粪便里发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并不一定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而是因为下水道中污染物干了,又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人们吸入造成感染。“这是最合理的解释”。(记者 刘艺龙 孟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