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连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一批批赶来增援武汉、增援湖北,吹响了向主战场冲锋的号角。与时间赛跑救治病患,不避危险坚守阵地,他们用医者仁心,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固防线。
集结:紧急赴一线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一班高铁却风驰电掣驶入武汉,车上是上海支援武汉的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生。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将组派医疗队支援武汉的通知转发到科主任群后,不到一小时,由3位医生9位护士组成的三批医疗队便组建完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重症护理部,半个小时就有17人报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接到指令后立刻取消家庭旅行,随即动身前往武汉。
在全国各地,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的故事比比皆是。
“武汉危险,还是我去吧!”得知科室要派出一名主管护师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护士长刘烨立即请战。大年初一,刘烨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工作交接,宣誓赴汉。现在,刘烨担任武汉市第四医院19病区护理组组长,管理着45名护理人员。
除夕那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的主管护师陈林叶提交了赴武汉支援的申请书,妈妈不舍得她去,藏起了行李箱。倔强的陈林叶提着一个红色塑料袋,随手装了洗漱用品和一件外套就踏上了奔向武汉的列车。
也是在除夕那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和平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和平是独生女,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需要人照顾。“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她说。目前和平正在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每天参加医院发热门诊疑似病例会诊,忙得常常忘了吃饭。
向前:与病魔较量
目前,全国共派出近2万名医务人员到湖北的武汉及其他多个地区开展医疗救治。这些“白衣战士”中的精锐部队,在最危险的病区坚守。
1月29日晚8点半,即将进入隔离病房的赵静穿上防护服,这是来武汉后的首个夜班。赵静是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隔离病区救治患者。“眼罩上有冷凝水,我们需要将眼睛睁得更大,离得更近才能看清CT。”赵静说。凌晨4点,赵静完成值班任务,脱下防护服,从头到脚都是汗水。
正月十五那天,来自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王瑞敏奋战在隔离病房中。为了唤起患者们的信心,王瑞敏和同事一起把爱心人士捐赠给医疗队的粗粮羹逐一送给两个病区的60名患者。“爷爷,祝您节日快乐,早日康复!”朗朗的笑声,换来患者满脸的笑容:“姑娘,也祝你节日快乐!愿疫情赶快过去,我们都早点回家。”
在重点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汉口医院,为了方便工作,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凤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从长发变成光头。每天要负责近30名患者,她会在电脑上列出表格,把每一名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要交代的重要事项都记录下来、打印出来,方便与接班医生交接。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手套,敲写键盘非常困难,但她的记录总是非常详细。
据悉,国家卫健委还将陆续增派ICU护士支援湖北,目前在湖北工作的ICU护士已经有2000多人。
守护:合力迎挑战
近日,武汉市对新冠肺炎患者按病情实施分流,症状较轻的住进了方舱医院。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入住方舱医院,武汉的医疗力量急需全国支援。
2月9日凌晨1点50分,武汉天河机场上,包机缓缓落地,新一批援鄂医疗队陆续抵达。一架又一架,等最后的第四十一架飞机抵达,已是23时50分。全国10余个省份近6000人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天河机场迎接运输保障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天。
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就是其中一支。从全省153家医院抽调的303名医护人员将进入方舱医院工作。“虽然方舱医院里都是轻症患者,但由于人数众多,隔离和防护面临巨大挑战。”出发前,总领队吕涌涛告诉队员们,一定多加小心。
不只机场。2月10日11时,天津市60名中医医疗队员乘坐高铁驶向武汉,这些分别来自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的队员们将承担武汉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队员中,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朱家旺和张艳是一对夫妻。“我们同去前线,都觉得责任重大。”朱家旺说。
洪山体育馆的方舱医院,2月7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援鄂医疗队队员文川开始给患者查房。他和队友挨个查房,除了病情,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活情况。每查完一个患者,他们都会对患者竖起大拇指鼓励:“加油,一定会好起来的!”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旭峰也在2月7日开始了工作。从江苏驰援的这支37人的救援队,由来自临床医护、医技等多部门人员组成,配备医疗救援一体车、医疗检验车等。
应收尽收、不漏一人,随着多地医疗队陆续抵达,方舱医院医疗救治水平正明显提升。(记者 程远州 李昌禹 申少铁 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