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20日讯 官方明确,全国药品集采将逐渐扩大品种范围——无疑,这将利好头部配送商,加速中小药商出局。
▍四大配送商,包揽上海配送
1月17日,第二批全国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后,上海还率先公示了本地区的配送企业。
据赛柏蓝梳理,其中,上药控股配送16个中选品种,国药控股配送10个中选品种,上药思富(上海)医药配送3个中选品种,国药控股凌云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配送1个中选品种,华润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配送1个中选品种,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配送1个中选品种。
除上药、国药、华润、九州通4家医药流通巨头外,另外两家医药商业公司,分别隶属于上药和国药控股。
可以看到,在上海地区,第二轮全国药品集采中选品种的配送全部被四大医药商业公司包揽。除上海地区外,其他带量采购地区的中选药品配送也几乎难觅中小商业公司的身影。
据赛柏蓝查询,《上海地区补充文件》规定一个中选药品仅委托一家药品配送企业负责配送。
同时,指定配送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指定配送企业2019年配送药品范围覆盖上海市所有地区;指定配送企业具备24小时内向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配送中选药品的能力和条件。
除针对配送范围和配送速度的极高要求外,全国集采中选药品的大幅降价,更对医药配送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相当的挑战。
第二轮全国药品集采,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3%。
全国药品集采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相关部门对一百多种常用药的审计调查,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为药品生产成本的17-18倍左右,生产成本只占药品价格中极低的比例。
此次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挤出的是以往在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水分,而不是生产成本,不影响药品质量水平。
有分析指出,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砍掉中间的流通环节,底价大幅降低,对于商业公司来说,由于药品降价明显,如果按金额计算配送费用的话,利润将有所缩减,医药配送企业必须处理配送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四大配送商,视带量采购为机遇
其实,四大医药配送商,在此前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中,均对带量采购作出过回应。
针对带量采购,国药控股表示,由于试点阶段产品品种和区域范围有限,目前对本集团的影响尚不明显,但该政策对制药行业及分销行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加速了医药分销企业的整合及规范化运营。
像国控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得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认可,并在集中配送和集成服务方面获得更大的机遇。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在试点城市均有配送品种,且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华润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将顺应政策变化及市场结构调整趋势,积极应对带量采购,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影响,持续聚焦战略重点产品和核心治疗领域,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牢固制药业务现有品牌。同时可继续纵深地市业务,加速对基层医疗终端和零售终端的拓展覆盖。
上海医药在2019年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实施,仿制药控费降价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面对新的政策环境,上药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携手中标供应商浙江华海、浙江京新等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加速医院终端开户,下沉分销渠道,实现上海及辽宁等地区医疗机构全覆盖。
九州通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九州通总代理事业部经营品规997个,实现对外销售17.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71%。销售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拓展与品种增加,4+7带量采购的执行使得原来部分医院销售品种转向零售药店销售,加速了公司总代理品种的增加,而总代理高毛利的特点对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作出了贡献。
▍带量采购推进,医药流通集中度大幅提升
据商务部此前统计,2013-2017年,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4家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合计销售占比分别是27.96%、29.17%、31.58%、32.01%和32.14%。
中国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呈现数量众多,集中度低的现状,未来企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美国药品批发企业约35家左右,前三大药品流通企业集中度高达96%;而中国约1.3万家,前四大企业仅占39%左右。
在流通企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一批中小医药商业公司将面临被兼并或出局。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中国未来的医药批发预计形成“全国性骨干企业为主体、数家区域龙头并存、一批专业性公司补充”的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除全国药品集采外,随着药品两票制,鼓励一票制,耗材两票制的大范围推广,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凭借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不断占领更大的市场。
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还表示,将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将更多产品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让新的采购模式、营销方式、行业生态成为主导性力量。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将常态化开展,符合条件的品种都将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持续扩大采购范围,提高群众受益面。
随着带量采购品种层面的不断扩围,医药商业巨头将拿下更多品种,一批中小商业公司的原有业务遭受挤压,长期来看,医药流通市场的集中度将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