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16日讯 1月17日第二批国采就要揭晓答案,临近春节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国采,首轮(即 4+7 试点城市)结果公示 31 个品种有 25 个产品中选,成功率 81%。其中:过评仿制药 22 个(占 88%),原研药 3 个(占 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中选价平均降幅 52%,最高降幅 96%,降价效果明显,?专利悬崖?显现。
第二轮(即全国扩围)价格公示,中选产品价格在首轮报价平均降幅 52% 基础上,平均降幅再度下浮 25%,价格公示后业内一片恐慌,资本市场直接用脚投票,医药股、指数随后大跌。
那么,在第一批产品综合降幅这么大的影响之下,我们对比了第二批国采产品的中、美、日、印的价格。
第一轮竞价后全球价格对比
笔者根据第一批第二次扩围的竞价结果与全球最低价格做了对比,结果如下:
备注:数据整理自张廷杰
第一批集采品种虽然大幅降价,但是部分品与全球最低价相比理论上仍然有很大降价空间。
第二批限价与美、日、印最低价对比
笔者根据 IMS 美、日、印的金额与数量综合数据倒推各产品的价格,对有一定连续销量的数据进行取值,选取的规格为本轮保量多的规格,内容如下:
备注:数据整理自张廷杰
第一批的两轮报价平均降幅为 64%,考虑到有盐酸右美托咪定及扩围后未降价的部分产品会把降幅拉低,综合降幅应该在 70—75% 左右。
那么,在第二批规则的竞争格局之下,有充分竞争格局的平均降幅应该在 65-75% 左右;部分产品一定会到 90% 以上,尤其是金额大与全球对比有空间的产品。
而表象上看是各企业的制剂报价之争,实际上是原料+企业综合成本控制优势之争,尤其是最长 3 年的采购周期,对企业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从过往的情况来看,第二批的最低价就是这批产品后面扩围的最高限价,与其这轮落标在扩种拼杀还不如下轮博一下,给其他辗转腾挪、战略转型留出时间档。
国采单个产品的中标与否对大部分企业产生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毕竟,企业的发展与转型是持续性、延续性的。
但是,国采影响的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与思路,在立项、战略目标、未来定位等诸多方面都要考虑到国采这个因素。每一项投入都是真金白银往下砸,一旦遇到国采规则下竞争十分充分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过评投入成本都收不回来。
1 月 9 日,韩正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大力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打破各种利益藩篱,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扩大采购品种范围,并以此带动?三医联动?改革。
由此看来,未来国家集采将成为常态化,作为企业不能改变国采等相关政策,要么就是规避国采,要么就是顺应国采的政策制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