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拆分单独上市
近日,微创医疗发布公告称,正考虑拆分非全资附属公司MicroPort CardioFlow的股份,单独上市。
据了解,MicroPort CardioFlow及其附属公司从事开发以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为主的结构性心脏病的器械。
拆分上市是指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
在此之前,山东威高也发布公告称,内幕消息建议分拆威高骨科,单独上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拆分上市或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拆分的业务或子公司可能未实现盈利,但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也占用上市公司较多资源,短期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有不利影响,
第二,帮助母公司和子公司集中于核心业务。
第三,为了估值更加合理,不同的业务有独立的市场定位、独立的估值,分拆后企业估值更加合理。
从微创医疗的情况来看,或许第一个原因的可能性偏大。
心脏瓣膜业务,赚钱还不多
根据2019年半年报,微创医疗的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和心律管理业务是微创医疗的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占总营收的32.9%、27.1%和28.9%。
接下来是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神经介入产品业务以及外科医疗器械业务,分别占比6.5%、3.2%和0.5%。
剩下的则是其他业务,占比0.9%。因此,微创医疗的心脏瓣膜业务或许就包含在其他业务板块,占微创医疗总营收比例不到0.9%。
2019年半年报显示,微创医疗的其他业务部分去年上半年营收折合人民币2360万元,同比下降35.7%,收入主要来源于微创电生理业务,还不是心脏瓣膜业务。
因此,微创医疗的心脏瓣膜业务似乎尚未明显盈利。
据了解,心脏瓣膜业务方面,微创医疗的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于2019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及生产许可,并于2019年8月28日完成上市后首例植入,当日共完成四例植入。
虽然微创医疗的心脏瓣膜业务尚未明显创造营收,但也不能否定心脏瓣膜市场的发展前景。
去年8月,心脏瓣膜械企启明医疗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拟登陆港股,启明医疗只有一款经导管瓣膜产品——VenusA-Valve,主要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返流。
实际上,我国经导管瓣膜市场刚起步不久,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据了解,经导管瓣膜主要治疗主动脉瓣疾病,即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返流,两者均与人口老化有密切关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年受主动脉瓣疾病影响的全球患者人口达到4530万,预期于2025年升至5190万。
与此同时,预计中国经导管瓣膜市场将以65%的增速大幅增长,由2018年的2870万美元大幅增至2025年的9566万美元。
而我国首款经导管瓣膜于2017年8月上市,不论是产品还是市场,至今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去年拆分,今年继续拆分
其实微创医疗除了想拆分心脏瓣膜业务,去年还拆分了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子公司心脉医疗在科创板上市。
据招股书介绍,心脉医疗在我国主动脉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排名居前。
2016至2018年,心脉医疗营收分别约为12.5亿、16.5亿和23.1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36%,其主动脉支架类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在80%左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按产品应用的手术量排名,2018年心脉医疗在我国主动脉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根据2019年半年报,去年上半年微创医疗的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实现营收约1.8亿元,增速较快,同比增长41.6%。
不只是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增长较快,微创医疗的整体利润水平都在翻倍增长。
2019年上半年,微创医疗实现利润约4.4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1.7亿相比,增长151.4%。
其中心律管理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7.6亿人民币,与2018年上半年的3.1亿相比,增长了143.6%。
提到微创,就不得不提微创医疗的骨科业务,根据“Bone打听-骨科大数据”统计,对国内骨科械企2018年营收进行排名后,微创医疗骨科以15.3亿元排名第一,威高骨科以11.8亿元排名第二。
但是根据半年报数据,2019上半年微创医疗的骨科器械业务却是下降的,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8.1亿人民币,同比减少7.1%。
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骨科是微创医疗的第一大业务,有35%的营收都来自此业务,其次是心血管介入,占总营收30.3%。
但2019年上半年,骨科业务已降至微创医疗的第二业务,占总营收28.9%,心血管产品赶超骨科,成为第一大业务,占总营收32.9%。(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