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9年12月29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正式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关于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19-2)>的公告》(国联采字〔2019〕1号),第二轮全国集采将于2020年1月17日开标。
根据规则,理性企业的决策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下简称“企业最优化”),选择合适的投标价格策略。理性企业会考虑边际量,即降低价格是否实现企业最优化?由于产品质量、品牌和历史优势等因素差异,原研药企业和国内仿制药企业策略略有差异。
首先,在淘汰赛中,5家以上投标企业只取4家,因此,理论上投标企业报价只要低于其中之一者,均可中标,但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彼此之间不了解产品成本,所以“不合作”博弈结果必然会导致大家均报成本价,报价最高者经济利润为零,但会计利润仍为正,其他企业经济利润≥0。
一般而言,原研药还会根据优质优价原则,且其规范经营成本较高,所以会选择较高报价,即使不能中标,还可以依靠患者忠诚和医生处方习惯占领剩余市场,毕竟还有20%~40%左右的临床市场和全部零售市场。据统计,原研药共参与25个品种,平均每家企业市场规模>1亿元为13个品种,0.5亿~1亿元有3个品种,<0.5亿元有8个品种。
对于平均市场规模超1亿元以上的品种,由于市场规模较大,若失去这些市场,会影响同类产品市场,因此,原研药应该志在必得,即替吉奥、阿卡波糖、比索洛尔、多奈哌齐、莫西沙星、坎地沙坦酯、格列美脲、铝碳酸镁咀嚼片、辛伐他汀、紫杉醇、阿德福韦酯、阿比特龙等13个品种。根据之前“4+7”和联盟集采的中标经验,最优报价应为当前平台最低价25%以下,成本高于原研药的国产仿制药会淘汰出局,相反,原研药出局。
而特拉唑嗪、氟康唑、美洛昔康等3个品种市场规模在0.75亿~0.85亿元,原研药参与可能性较大。安利生坦片、索利那新、他达拉非片、曲美他嗪缓释控释、头孢拉定、聚乙二醇散剂、左西替利嗪、吲达帕胺等8个品种,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原研药参与可能性较小,但对于之前市场规模不大的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利好市场,因为一旦中标,其边际收益较大。由此可见,在上述3+8个品种中,市场份额较小、成本较低的企业,如拥有自己的原料药供应和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较高的生产效率等优势企业,倾向于报出更低价格。
其次,企业战略也会决定品种报价。在上一轮全国集采中,赛诺菲、施贵宝等企业均报出较为理性价格,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战略可以认为是市场防守战略,即保证中标前提下,降幅最小。在此次报价中,这些企业必然也会大概率继续保持这种战略。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辉瑞与迈蓝合并后成立新的仿制药巨头,迫切需要开拓中国市场,可能会在此次角逐中表现出较强进攻性,如氟康唑产品会报出惊人低价。
最后,共有8个品种没有原研药参与,国产仿制药企业的常用策略是以成本价报价,因此,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上会发生惨烈“价格战”。据统计,平均市场规模≥0.5亿元的品种有4个。
事实上,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过评品种较少、缺乏渠道和推广队伍,此次若能中标意味着突然放量,对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均意义非凡,必然志在必得,因此,大概率会报出更低价格,按照之前中标结果来看,根据市场规模排序,克林霉素、福多司坦报价会大概率低于之前平台最低价的25%以下,阿莫西林、碳酸氢钠、异烟肼会在25%左右,甲硝唑、头孢氨苄、对乙酰氨基酚会高于25%。
综上所述,既然仿制药降价是大势所趋,那么对于投标企业来说,价格降幅越低越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此次参与数量>3家的品种中,参标企业会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市场规模、产品组合及市场增量等因素,在价格和增量之间权衡取舍,以实现“企业最优化”。(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