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北京市对外宣布正式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先期选取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儿童医院等五家市属公立医院,探索“两个分开、三个机制”,即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和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
其中,由北京友谊医院独立承担的医药分开试点,被视为此次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中之重在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北京此举可谓迈出破除以药养医“长征路”的第一步,势必在全国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而取得“长征”胜利,依旧任重道远。
破除以药养医迫切且必然
本次北京试点医药分开的主要内容为: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届时,医保患者普通门诊就诊将从原有的3—14元不等的挂号、诊疗费变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知名专家门诊分别为20元、40元、60元的医事服务费。
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被公认为滋生以药养医痼疾的源头,改变“医药合一”现状的呼声也早已有之。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评估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于5月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有的“医药合一”弊端丛生:不合理用药、商业化取向、总成本增加、大处方乱象、缺乏市场竞争、医药产业扭曲发展等等。破除以药养医,迫切且必然。
魏际刚认为,医药分开,实质是医生诊疗与药品销售在经济活动上的分离。北京此次试点是符合国际医药体制改革方向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自身规律的,也算是先于全国迈开了破除以药养医“长征路”的探索性一步。通过试点继而彻底实现医药分开必将带来五方面好处:
一是有利于明确公立医院中竞争性业务和公益性业务的边界;二是很大程度上抑制医生不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三是降低卫生总费用中的药品支出比重;四是能大大促进药品流通业发展,特别是零售药店的发展;五是保证医生集中精力诊治患者疾病,改善医疗效果。
对此,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陈育德也于同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试点在全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影响的同时,也肩负着探索解决医药分开制度、技术、体制机制难题的重任。
补偿是关键改革还需配套跟进
“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效是事关医药分开改革能否深入的关键。要以‘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为原则提升劳务价格、确保医院总收入不下降,才能保证医院劳务的积极性。”陈育德认为,本次医事服务费制度的设立能否切实发挥弥补医药分开带来的医院收入下降的作用,还有待试点进一步实施再观察。
据记者了解,此次北京试点医药分开,是把原来医院依靠药品销售费、医疗收费和财政投入三个渠道,变成依靠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投入两部分,共涉及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基本医保水平、设立医事服务费、实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等四项举措。
本次医事服务费制度也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加上“医保定额支付40元”,费用档次依次为42元、60元、80元、100元。其中,医保患者只需自行支付2元、20元、40元、80元不等,自费患者承担比重则大幅提升。
“本次试点仅限于门诊部分,四档收费能否抵过原本占医院收入40%的药品加成收入还有待观察。”在陈育德看来,试点可能会带来门诊就诊量的变化,即患者自觉负担变重转而到其他非试点医院就诊,门诊量的变化将对医事服务费制度的实施带来怎样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并要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门诊变化和收入状况做细致测算。
对于本次北京医改探索医药分开,陈育德对记者强调,试点虽然可能有效解决“大处方”问题,但要发挥更多可见成效,还有待相关改革的配套跟进。他认为,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体制机制的配套。比如管理体制、支付制度等等。
“本次试点已经实现门诊药费补偿和提高劳务价格的结合,但住院、检查等涉及用药的部分还没有配套跟进。”陈育德呼吁,彻底破除以药养医可谓任重道远,应以破除以药养医为突破口,尽早形成“全局铺开”的医改格局。(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