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商大洗牌
12月3日,国务院官网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的第六部分明确表示,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的生产流通市场格局。
《通知》显示,要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打破医药产品市场分割、地方保护,推动生产与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药品生产、流通格局。
近日在某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流通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中国的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四大流通企业,占全国流通份额不到40%,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更差,但是在欧美、日本市场,行业头部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在75%以上,甚至高达95%。”上述负责人说。
有研报数据显示,到2015年,美国流通公司经过十年的淘汰,从200多家减少至50家,三大巨头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占有96%以上批发业务。
此外,法国前三家流通企业占据法国流通行业95%的市场,德国为70%,日本为68%。
对比之下,我国流通行业的集中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1万家械企,大批面临淘汰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1.1万家。
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29.2万家,仅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6.7万家,同时经营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15.2万家。
随着耗材两票制等政策的不断铺开落地,小型器械流通企业的确在不断消失或被收购。
据统计,全国有25省已开始或全面实施耗材两票制,仅剩6省市未发布相关政策。
2018年6月,在央视节目《寻找医药行业真成长》的采访中,河南某医药物流公司的副总透露,半年来,河南93家流通企业倒闭或被收购。
“2017年年底时,河南有303家医药物流批发企业,截止目前只剩下210多家了”。上述副总说。
近期,某大型器械流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赛柏蓝器械表示,各种政策都让小经销商、小流通公司活不下去,求收购的一抓一大把。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公司至少收购了十个小流通公司,其实谈了更多,但我们要看这些小公司的资源和终端渠道质量怎么样,再决定是否收购。”上述负责人说。
实际上,早在2016年底,国家商务部就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表示,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流通企业。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
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就代表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面临淘汰。
双重打击下,活着才是王道
除了两票制,带量采购也在不断促进流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两票制”和带量采购给行业带来不同的冲击,但两项政策将共同引发企业大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合规性和生存状态,会成就一批企业,也会淘汰一批企业。
器械流通行业一般分为多级经销商的“经销商模式”和一级经销商的“佣金模式”。
但两票制铺开后,经销商模式大幅减少,械企要么选择佣金模式,要么就厂商一体化直销,但后者成本太高,最终多数选择佣金模式,将分销、物流委托大型商业流通企业进行,或者使用外部的咨询公司、CSO等。
但是这样又会给械企带来资金压力,有业内人士分析,原代理商的过票模式转为厂家直发,但厂家不会像代理商一般垫付更多资金,需要商业预付款或者短款期,导致资金流前所未有的紧张。
对于带量采购,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价格谈判不断推进,降价80%的情况屡见不鲜。
之前有流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赛柏蓝器械分析,流通企业要么赚差价,要么吃返利,但谈判中标的耗材要求平进平出,就没办法赚差价,价格降幅太大,生产商也没有了付返利的空间。
“即使这样,流通企业还是会配送,因为现在重要的不只是挣钱,而是抢占市场份额,把脚跟站稳。”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今年11月某国内流通巨头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带量采购后,企业的销售量明显增加,但利润却下降了。
一位业内人士也分析说,行业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把原本属于企业和医院的部分利益分配到患者手中,再加上带量采购大降价,虽然耗材和药品的销量在增长,但总市场份额却是下降的,这种情况对所有企业都不利。
行业正在变革,大批械企已经站在悬崖边,这种环境下,如何活着或许才是械企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