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调整,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总品种已由原来的520种增至685种。日前,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139号关于“保证基层廉价药、低价药供应刻不容缓”的建议,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相关答复。
从部分药品的涨价情况来看,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不充分、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客观的成本因素等方面。为推动药品保供稳价,医保局将从挂网采购、监测预警、规模效应、价格监管着手解决。
国内药品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一方面是上世纪“缺医少药”的国情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完善。但随着近些年,国家通过加快审评审批等制度建设,逐渐从供给侧填补廉价药、低价药的空白。
在此次答复中,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出,各部门正积极推进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短缺药品集中生产和储备。具体来看,有关部门认定3个药品生产企业联合体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保障约60个易短缺药品的稳定生产供应。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短缺药品等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推进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
因此,更为迫切的问题在于市场流通方面。今年上半年,江苏、辽宁、山东等地陆续出现用于心绞痛治疗的常见药硝酸甘油片断货、涨价的现象,0.5mg规格100片装的硝酸甘油片从2018年的4.5元一度上涨至50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回应:“目前,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情况较少,主要为暂时性、局部性短缺。”从部分药品的涨价原因看,主要包括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不充分、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客观的成本因素等方面。
实际上,对于一些廉价“救命药”通过某些灰色渠道售卖,进而扰乱正常的医药流通市场秩序的问题,2017年6月,八部委就曾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强调注重会商联动。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先后9次启动会商联动机制。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已先后查处了冰醋酸和扑尔敏药用原料垄断案,分别处罚1283万元和1243万元。
关于药品保供稳价的下一步工作,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要在四方面进行持续推进:
1、直接挂网采购: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直接挂网招标采购;
2、短缺药品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预警应对,丰富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等机制功能;
3、规模化效益:支持大型企业整合原辅料生产、流通配送等上下游优质资源,组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逐步实现原料药与制剂的一体化生产;
4、低价药品价格监管: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定期监测药品价格和供应异常变动情况。
廉价药的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能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且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因此又被称作基本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