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17日讯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12日,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有149个,获批的批文数量达378个。在欣喜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稳步前进的同时,也有少数产品未能过评,其中不乏多个10亿大品种,这些产品为何通过不了呢?
32个产品未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注射剂占41%
表1: 32个已申报却暂未过评的产品情况
(来源:米内网MED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2.0)
米内网MED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2.0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申报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有401个,其中完成审评审批程序“已发件”的产品约有137个,这些产品中有34个未能获批,其中,石家庄龙泽制药的拉米夫定片、四川汇宇制药的多西他赛注射液按新分类获批收录进了上市药品目录集,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余32个产品目前暂无企业过评。
图1: 32个未过评产品的剂型分类
这32个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从剂型来看,口服剂型片剂、胶囊剂共有19个,合计占比达59%,注射剂有13个,占比约为41%。
8个10亿大品种首家过评要等多久?国内巨头正在发力
表2: 8个产品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情况
(来源:米内网MED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2.0)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上述32个产品2018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的产品有8个,在经历了前面的波折后,是否就让药企打消了过评的念头呢?
从目前数据来看,除了他克莫司胶囊外,其余7个超10亿产品均有企业正在审评审批中。在第一轮尝试未果后,部分企业重新出发再次申报,目前申报企业最多的产品是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各有7家,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也各有4家。
过评为何这么难?政策关逐步打通,技术关只能靠企业
据CDE的审评结果,上述32个产品中,不批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有3个,撤回申请的产品有2个,其余27个已发批件的产品暂无审评结果,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一些线索中一窥究竟。
海正药业于2017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针对CDE对于他克莫司胶囊给予了“不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请”评审结果进行了解释。海正药业表示,公司的他克莫司胶囊属于国内外共线,根据相关政策可按国外批准资料申请国内一致性评价,但由于该产品于2015年后欧洲原注册申报国家未予再注册,无法提供近年来原上市国家临床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信息,且该产品在国内属于窄治疗指数药物,我国对此类药物的BE试验有相关技术要求,国外BE试验资料显示Cmax的90%置信区间为105.563%-117.928%,未落在我国关于窄治疗窗药物要求的90.00%-111.11%范围内。据悉,该公司已重新安排相关研发工作,并力争尽早重新申请一致性评价,但事隔一年多,目前仍未在CDE查询到该产品最新的申报信息。
白云山于2019年2月2日发布公告称,分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申报药品一致性评价的羧甲司坦片,因提出撤回申请致使终止注册程序。公告中提到,按照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法规要求,经研究,白云山制药总厂认为该项目BE研究的批量较小且产品储存条件与参比制剂有差异,故主动申请撤回。白云山制药总厂拟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审评审批的政策和相关技术要求,安排相关研发工作,拟补充完善后重新提交一致性评价申请,目前暂未在CDE查询到该产品最新的申报信息。
上述两个产品未能过评,可以归结于“技术未过关”,企业若自查出问题后能主动撤回,也是负责任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截至目前,过评的注射剂产品并不多,仅有10个,其中按“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收录进上市药品目录集的只有普利制药的注射用阿奇霉素,该产品是同步申报中国和美国注册的双报品种,拥有国内外共线的优势,业界目前一直认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难度相当大。上述27个暂无审评结果的产品中有12个为注射剂,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之初,主要方向是对准口服制剂,关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工作是“不规定但鼓励”,因此在早期企业或许因为无参比制剂、无政策指引等原因造成结果未如理想也是有可能的。
今年3月28日,化学药仿制药参比制剂第二十一批目录对外公布,被业界认为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启动信号;随后第二十二批目录也有注射剂的影子,被看作是审评提速的标志……近日,有小道消息称,审评审批相关部门计划举办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核心技术与实战经验交流培训班……如此看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极有可能迎来好消息,是前一波未过评产品的“谷底反弹”,还是在审的注射剂陆续“官宣”?未来可期,静待时间给予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