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2日讯 8月8日晚,吉药控股连发两条公告,再次引发行业关注。
吉药控股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吉调查字2019043号),内容为“因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立案调查,请予以配合。”
与此同时发布的,是一份关于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今日收到独立董事康少华的辞职书。康少华因个人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主席、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其原定任期为2017年9月6日至2020年9月6日。”
超级并购大反转
在此之前,吉药控股因与修正药业进行超级并购未果而备受关注。7月11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而到了7月24日晚间,吉药控股再次发公告称终止与修正药业进行资产重组。
对于本次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吉药控股给出的理由是: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已构成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上市。根据2019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该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宣布终止并购的同时,吉药控股还表示,经与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友好协商,待该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谋划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筹划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事宜。
公告中的这句话暗示了事情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给市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7月25、26日吉药控股股票连续两天涨停,成交量暴增。根据证券时报统计,两个交易日合计有2.81亿元资金流入。
7月26日晚间,事态再次出现反转:吉药控股披露更正公告,表示与修正药业不再筹划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甩锅”给公司经办人员,表示“由于公司经办人员失误,在传递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过程中,误将修订稿当做最终稿归档,致使此前公告中引用了修订稿中错误内容。”
深交所显然对这个说辞并不买账,当晚再发关注函,要求吉药控股核查并披露7月24日与修正药业签订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的真实内容。同时要求对于其公告所称“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筹划购买修正药业100%股权事宜”进行解释说明,毫不客气地指出“公司将本次信息披露错误简单归咎于经办人员失误”,要求该公司对“复牌后股票连续二个交易日涨停,没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顾问主动报告、更正错误”的原因进行解释。
在连续被深交所质疑后,吉药控股的股价一路走低,10天内暴跌36%。想到并购消息一出之时,业内人士纷纷惊叹于这宗“超级并购”或成为国内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宗医药民企并购行为,而今天,则被一些媒体吐槽称之为“史上最大乌龙”。
重并购 轻研发
此前吉药控股也一直热衷于“买买买”,单单在2018年便收购了5家子公司,也随之背上了巨额债务——在2017年,该公司负债12.06亿人民币,到了2018年,财报显示其负债约26.04亿元,同比增长115%以上。
而在热衷并购的同时,吉药控股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之前连续3年净利润下滑,2019年上半年的归属净利润也比去年下降60%以上。两三个月前,吉药控股曾计划引入吉林省国资委作为实控人,但发布这一公告两小时后便宣布交易终止。
另外,吉药控股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低于同行。2018年,该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1783万元,占营收比例1.89%,在研新药只有3个。业界认为,在“研发为王”的医药界中,这笔研发投入显得有些苍白,吉药控股未来发展有待观察。
修正“上市梦”越来越远?
这场胎死腹中的超级并购事件,令修正药业的上市梦“再次梦碎”。
修正虽然是国内OTC领域的巨头,近几年销售收入均超过600亿元,但因多次陷入行贿风波、产品被检查出不合格等原因,一直未能凭借自身实现上市。因此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借壳上市”依旧是修正实现上市的“唯一途径”。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修正药业此前也接触过几家公司寻求上市的可能性,但由于条件未能谈妥,一直未能实现借壳上市。而未来,考虑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前几次的修订都是趋于严格,故其认为新修订的版本对修正也不会变得友好。
而据了解,修正药业的营业额增长在近几年逐渐步入瓶颈:2014年,修正以507亿元的收入在民营医药企业中位列第一;2015-2017年,修正药业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75亿元、636亿元、638亿元,但增速分别为16%、8.16%和0.31%,增速逐渐放缓。业内有声音认为,其斯达舒等重磅药物竞品不断出现,长期来看修正的市场竞争力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