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过一句话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小编记忆中牙最疼的一次是小时候有一年春节蛀牙发作,眼泪汪汪的看全家人大吃大喝。后来,也一直没去补,大概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但是去年洗牙的时候,牙医先生说我有两颗蛀牙,建议补一下,于是我又想起来小时候牙疼的恐惧,麻溜第二天挂号补了牙。补牙也很难受,先把小洞洞钻开,再放填充材料,整个过程酸疼得要命,再次眼泪汪汪。然而,这还不算完,因为填充材料会磨损的,也就是说几年以后我还得再经历一次!啊,苍天啊,救救孩子吧~~
最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一项研究,感觉是苍天听到了我的呼喊——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带领的研究团队发明出一种仿生修补液:在牙釉质的缺损处滴上两滴,就能在48小时内“长”出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几乎一致的晶体修复层,并与原有组织无缝连结。
坚如磐石,最硬挑战
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是头骨,其实不然,牙齿才是最坚硬的器官,更确切的说是牙釉质。牙釉质包绕在牙冠表面,通常为乳白色,摩氏硬度(一种相对硬度的表示方法)比金刚石略低,与水晶相当。
一直以来,研究认为牙釉质是不可再生的,破损后也不能自行修复,只能通过牙齿贴片或者做烤瓷牙修补替代。常见的牙釉质修补填充材料有复合树脂、陶瓷、银汞等,但是这些材料适合“大洞”修补,小缝隙就难办了,一般都补不了。另外,补完的与原先的组织也不能完全结合,所以螃蟹啊、硬壳坚果之类的基本就别妄想了。
“理想的修复方法,应该是材料、结构、力学性能三者的统一,而且能实现原位修复。”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刘昭明博士说。
带着这样的理念,他们展开了全新的研究。
只要两滴,原位修复
不同再生时期,人牙釉质的扫描电镜图片(6h/12h/48h)。蓝色区域为天然牙釉质,绿色区域为修复后的牙釉质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团队成员将富含磷酸钙团簇的溶液滴在人工龋齿表面,随后将其放入到一个模拟口腔唾液环境的溶液中。48小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哦,是扫描电镜见证的——牙釉质长出来了,长高了2-3微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种感觉就像是电视里产婆抱着孩子出来激动的说“生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研究表明,龋齿表面先形成了一个仿生矿化前沿,并完全贴合在待修补的牙釉质界面上,同时引导晶体向外沿生长,使羟基磷灰石长出类似于釉柱结构的晶体,并朝特定的方向有序排列。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测试了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长出来的牙釉质硬度、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数值几乎一致。
市场安排上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要真正实现临床应用,该项技术还需经历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虽然我们实现了天然牙釉质的结构性原位修复,但牙缺损形式繁多,下一步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一步研发修复模型,确保可控与有效。”该研究第一作者邵长鹆说。
德国著名生物矿化学家、康斯坦兹大学赫尔穆特?科芬教授评价说,这项材料有望在临床上真正实现牙釉质的原位修复。
看完研究,小编表示好期待!毕竟距离我下次补牙还有几年,那到时候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吧。
参考资料:
[1] Repair of tooth enamel by a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frontier ensuring epitaxial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