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2019年全球三大并购案对国内药企的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4  浏览次数:115
  医药网8月8日讯 近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9全球生命科学展望》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领先的12家大型跨国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药物研发创新获得的回报降低到近9年来的最低水平,平均回报率仅为1.9%。在通过自身创新难以让股东满意的情况下,收购拥有潜在新药的目标企业成为大型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普遍选择。     2019年,全球医药收购风生水起,跨国药企的大型收购案先后有:武田(Takeda)以620亿美元收购夏尔(Shire)、百时美施贵宝(BMS)以950亿美元收购新基(Celgene)、艾伯维(AbbVie)以630亿美元收购艾尔健(Allergan)。仅以上三大交易就已超过2018年全年医药购并交易总额。       这三起大型收购,连同此前跨国药企发生的大型购并,对中国医药企业具有诸多启示:     启示一:购并需付出高昂代价,同时亦能产生协同效应,降低企业长期运营成本。     在收购初期,企业因通过融资来收购,其自身债务往往增加,此为收购成本。但与此同时,收购后,不同企业的整合将产生互补效应,降低企业的长期运营成本。例如,武田收购夏尔后形成新的产品组合,给企业带来互补效应,预计将在交易达成后的前三年产生14亿美元的年度成本协同效应;而施贵宝与新基合并后,将在前三年产生约25亿美元协同效应。     对比早期国内以纯粹财务投资形式所进行的购并,企业往往以成本及收益形成估值,收购标的价值被低估较多。一些企业利用资本和有利的关系收购一批优质资源,在资本市场中获益匪浅,如正大、复星、华润、远大等企业。但是,这些购并由于缺乏有效整合,仅在一定阶段形成财务收益,未给被购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因缺乏有效整合,也并未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启示二:购并后形成的新产品线能对原有产品线进行升级,帮助企业抢占市场。     艾伯维通过收购艾尔健,进入医美行业并成为该领域中的领军企业。纵观发展历程,艾尔健通过不断购并,实现扩大,其前后共收购40余家企业,以拓展其产品线。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于2006年收购医诺美,此举使艾尔健在医疗美容产品领域的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通过收购来强化生产线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选择。今年初,施贵宝收购新基,使施贵宝的肿瘤产品线继续强化。当前,施贵宝的业绩增长仅依靠O药(Opdivo),此产品占施贵宝总收入的30%。若新基未被施贵宝收购,这一比例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上升。可见,企业可通过收购满足其产品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的核心产品来那度胺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独领风骚,其2018年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据分析师预测,该产品在2022年专利到期前的销售额有望超过150亿美元。此外,新基“铺设”了优良的产品后续管线,特别是2018年以90亿美元收购朱诺医疗(JunoTherapeutics),令其在当前热门的CAR-T治疗领域得以作出重要布局,并有望在未来形成巨大的市场机会,也为施贵宝摆脱单一产品的局限、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续动力。     启示三:若缺乏持续研发支撑,企业购并后的自身价值可能迅速降低,使其成为新的被收购对象。     此前,凡利亚(Valeant)与艾尔健的商业模式类似,但其不搞研发,只抓渠道建设,通过融资等方式直接收购企业,丰富产品并形成管线。这种策略跟今天的许多国内上市公司想法一致。     当前,市场上可被收购的有价值的产品越来越少。同时,与高溢价收购形成对比的是拟收购标的业绩的连续下滑。企业在通过收购方式买入产品后,若缺乏持续的研发支撑,产品力将被很快透支,企业自身价值也将迅速下滑,成为新的被收购对象。     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且面临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新药回报率低等风险。当遭遇三期临床试验失败时,企业往往面临被收购的困境。     对国内制药企业而言,购并的冲动一直存在。随着近年来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医药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医药企业并购不断,经2015年~2017年的并购风潮后步伐放缓,2018年下半年至今表现低迷。     企业购并的初衷是通过扩大规模来应对外部压力,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最终未能通过购并形成创新与发展的合力。其原因在于多数国内制药企业尚未实现以创新药盈利的模式,这令其在市场同质化竞争中毛利率不断下滑。     启示四:优胜劣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购并实现突破仍是未来中国药企面临的重要选择。     尽管购并需付出高昂代价,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但综观当前中国医药市场总体形势,260余家医药上市公司在政策环境的挤压下仍面临生存资源不足的境遇,利用购并手段实施突破仍是其未来所面临的重要选择。目前,科创板已开始运行,医药上市企业间的购并在未来将更加激烈。     综上所述,创新与整合是当前医药企业所享有的最重要的机遇。整合是为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发展,不能推动创新的整合只能被看作量的改变,而不会使企业获得质的飞跃。今年以来全球三大收购案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性共识,将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新的思考。[作者单位:华诺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并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