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3日讯 安徽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方案公布一周后,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赴安徽省属医院调研实施情况,并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治理高值耗材的改革要求,开展好试点工作,为全国开展高值耗材治理积累经验。
开展好试点工作,为全国高值耗材治理积累经验
据国家医保局6月29日消息,6月26--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赴安徽、江苏两省调研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和医保经办服务工作。”
期间,胡静林出席安徽省属医院医用耗材采购联合体成立仪式,并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医保中心等地调研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等工作。
一个背景是,安徽省刚于6月21日召开省属公立医院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会议,公布了该省的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方案。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胡静林在调研时指出,安徽率先在全国开展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试点,坚持带量采购的原则,实现了招采合一。同时,给予安徽省试点“体现了锐意改革的勇气和担当”的评价。
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胡静林还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要求,把试点工作开展好,为全国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积累经验,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今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不过,至今还未见该方案公布出来,但是有理由判断,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大概率是这一改革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也只有此,安徽的带量采购试点所积累的经验才能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值耗材治理”所用。而这也透露出两点:其一,安徽省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的重要性;其二,试点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两类高值耗材已开始带量采购
说起安徽省的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方案,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据智采器械信息网此前消息,6月21日,安徽省召开省属公立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会,发布了《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第一批产品范围为: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
这与此前行业推断“或将先从心血管介入领域开始”的结论大致一样,因为骨科植入类和心血管介入类在高值耗材领域占比都较大,且集采已相对成熟,属于高值耗材13大类中“容易产生标准品的细分领域”。
带量采购的本质是“量价挂钩、以量还价”,既要保证产品价格够低,也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利润,具体到安徽的方案细节,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安徽带量采购的范围是分别占2018年省属公立医院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耗材采购量70%、90%的产品。
价格方面,先是取2016年以来全国省级中标价(挂网限价)的最低价、省属公立医院2018年实际采购价的中位价、平均价、最低价(具体取哪个专家论证一定)以及“两票制中的第一票价格”三者中的最低价作为价格谈判基础,还要求产品的委托配送必须符合两票制。
采购量上,明确省属公立医院采购谈判成功产品的量不得低于2018年该产品量的80%。
约定医院的货款结算周期为90天,如果一年内完成采购量,则未参与谈判的同类产品在原集中交易目录中的进入备案采购,在备案交易目录类的进入重点监控。
最终,节约资金50%用于患者让利,50%交由专项账户激励医疗机构。
试点推开只是时间问题,企业须未雨绸缪
安徽的试点方案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正如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所指出的“为全国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积累经验”,使得安徽的这一试点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也显示出,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很可能是《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安徽的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最终其试点能积累多少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值耗材治理工作时能用上多少,都还是未知数。
然而,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在药品和耗材的改革中遵循着“药品先行耗材跟进”的规律,并认为药品领域的改革路在耗材领域将会很快被走完。从去年药品带量采购的实施路径来看,安徽省的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大概率将会成为一个参照标杆。
需要关注的是,在11城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推开之前,2018年7月31日至8月1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赴上海做了工作调研,实地考察了上海市医保中心、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等单位,详细了解了药品招标采购、医保信息化建设和基金监管等情况。
当时,胡静林指出,上海市通过建设医药采购“阳光平台”,推动建立了更加科学的药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力支撑了各项医药改革政策的顺利推进,对全国有着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精心组织好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通过带量采购推动药品价格下降。
这之后的事情行业都知道了,上海市关于药品招采的相关政策成了行业的一个标杆,并延伸出“带量采购将蔓延至高值耗材领域”推论,直至安徽省的试点方案落地,成真。
可以看出,国家医保局局长的调研成了药品和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推开前的一个共同点,虽不是安徽省高值耗材试点经验将大面积推开的必要条件,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充分条件之一。毕竟,这背后释放的信号已经很强烈。
此种形势下,对国内耗材生产企业以及进口耗材全国总代理而言,已到了应当未雨绸缪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