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3月29日讯 2016年冲击创业板失败,深圳这家医疗器械企业转战科创板上市。
有一医械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被受理
3月27日,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披网站发布了第二批受理上市申请的8家企业名单,分别是: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经营医疗器械企业。
上交所官网显示,贝斯达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本次拟上市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拟融资金额为3.38亿元。
根据天眼查显示,贝斯达创立于2000年,主营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法人代表彭建中,同时也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实际控股人,注册资本3.34亿人民币,员工人数355人。
曾挂牌“新三板”三年
2015年9月29日,贝斯达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代码为833638,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不到三年之后,贝斯达于2018年7月27日摘牌离开新三板市场。
这家曾经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近3年的营业收入按年增幅在15%左右,目前客户以民营医院、中小医院为主,公司拥有专利50项,专有技术50项,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87%。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发行人磁共振成像系统产品 2017 年销量国产品牌市场排名第二位,市场保有量排名国产品牌第二位,其中公司永磁型MRI设备销量在市场全部品牌中排名第一位。
贝斯达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从影像链产品、精确放射治疗产品到“互联网+”、人工智能AI影像的发展路径,从系统整机制造向上游不断延伸至关键部件生产,向下游不断延伸到线下健康体检、“互联网+”远程诊断、AI智能诊断等综合服务,不断开展7.0T超高磁场磁共振、正电子多模态PET-CT及PET-MR、高能精确放疗设备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贝斯达近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6亿元、4.15亿元和4.71亿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6.57%和13.49%。近3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455.08万元、9185.46万元和1.00亿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8.64%和9.04%。
“折戟”创业板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居高不下
贝斯达在2016年就计划冲击创业板,而去年证监会发审委未通过其上市申请。
公告披露,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有五点:1、报告期内,发行人各期应收款项余额较大。2、技术来源是否合法及发行人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3、发行人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募集资金的使用存在违规情形。4、不同销售模式下报告期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5、在建工程中贝斯达医疗产业园项目期末余额较大。
针对应收款项回收的风险问题,招股书中提到,2016-2018年末,公司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63405.05 万元、73620.23 万元和 80830.20 万元, 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 52.10%、49.08%和 51.27%,金额和占比均较高。
因为贝斯达产品线较丰富,单个销售合同总价较高,且主要面对民营医疗机构以及经销商客户,也会面临医院回款的风险。
针对产业园账面余额,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期末账面余额分别为2.6亿、3.2亿、724万。
相关领域投资人表示:“登陆创业板被否很正常,而再次申报说明应该解决了之前的大部分问题,否则券商也不会承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