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1日讯 为什么一模一样的药,全国的价格还不一样?为什么药价相差近18倍?
▍同一产品,相差18倍
近日,一个有关药价的视频在业内疯传。视频中,一名男子晒出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东台市人民医院的收费单据。
单据显示,患者于2019年3月25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购买了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生产的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商品名:润众);一共三盒,单价为17.36元,共计52.08元,此为患者自费购买。
同日,患者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购买了相同品牌、相同规格的产品,一盒原价为310元,医保卡支付后,患者需要自负115元。
在中山医院,没有用医保卡,三盒产品患者只需自负52.08元;东台市人民医院,患者使用医保卡支付后,一盒产品还要自负115元。
一对比,一模一样的产品,即使医保卡“下场“,患者仍要面临着17元到115元的自负差价。
对此,患者在视频中提出疑问:为什么一模一样的药,全国的价格还不一样?为什么药价相差近18倍?
▍4+7落地,不同地区差异大
对此,据21新健康报道,东台市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我们这边的价格高,因为上海的价格是‘4+7’集中招标采购的,价格比我们这边药便宜得多。”
2018年12月,4+7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出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不少品规中标价呈现断崖式下跌,其中,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拟中选价格为17.36元(0.5mg*28片),平均每片为0.62元,较之前各省招标价格降幅在90%以上。
然而,随着4+7的不断落地,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差距不会是个例。
此前,正大天晴曾对这种“自杀式降价”作出回应:主动降价这么多,就是要确保中标,此次中标后,预计2019年恩替卡韦的销售增长能达到50%~100%之间。
天风证券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更全面的测算:2017年全国西药销售规模1.46万亿元,本次试点采购的11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合计销售规模3018亿元,占全国比例超过20%。考虑到其他省份仅广州、深圳、成都药品销售规模较大,预计影响全国30%的药品市场。按照60%~70%的带量采购规模,中标企业将获得全国约12%~21%的市场。
这意味着,在这12%~21%的市场内外,患者将看到至少25个药品呈现出较大的价格差距(不排除未中选品种主动降价)。
▍各地联动态度不一致
现在,4+7的逐步推进,价格洼地已经形成:11个试点城市和其余市场的价差太大,国内的“药品代购”可能会应运而生;同时,后续也有可能出现由于不同地区药品采购价不同而导致的串货现象,对药企来说,这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这个时候,似乎寻找合适的时机,将4+7方案推广,模式和价格联动,需要提上日程了。
但据银河证券分析,各地的联动态度不一致:
医改先行区福建三明,目前已积极跟进并开始落地4+7中选结果;辽宁省只是鼓励中选企业以中选价格挂网,对于中选企业主动申请以中选价格参与全省集中采购的,实行直接挂网采购,而未有全面联动的态势。在四川省,非试点地区仍然延续原有政策,也未有联动态势。
以辽宁省为例,在未有全面联动的背景下,整体的药品价格未有大幅度下滑:经银河证券测算,辽宁省梯度降价整体降幅均值约为-22.88%,其中原研药降幅均值约为-19.65%,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降幅均值约为-25.31%。通过上述数据,银河证券认为,未中选药品价格降幅不算太大。
当然,由于一些企业在辽宁省的销售占比很低,不乏部分药企为了维护全国价格体系,放弃辽宁市场。
总体而言,现在各地对联动态度不甚明朗的背景下,即使有未中选药品进一步降价的相关举措,但因其降幅不大,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价格洼地的形成。
联动也并非是一句话的事,如果药企自身的产能不够,到时候可能会出现供货或者质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