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应对市场竞争,跨国药企巧做发展“加减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浏览次数:103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药企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做着“加减法”。2018年以来,跨国药企裁员的新闻不断,拜耳、GSK、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都加入到裁员、换帅、战略调整的大军。日前,辉瑞宣布关闭两间生产厂房,涉及的员工约占辉瑞全球生产线人手的6%。业内人士表示,跨国药企裁员的趋势将有增无减。

    2018年9月17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在美国裁减650个职位,包括200个内勤人员,以及450个医药代表职位。据报道,GSK已经就裁员项目向美国商务部和各州报备,裁员带来的资金结余将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商业支持,据称这是葛兰素史克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2018年9月25日,诺华宣布,计划在其总部瑞士削减2200多个工作岗位,此举将波及1500位药品生产一线员工以及约700名商业服务部门职员。据悉,诺华的裁员也是为了专注重点战略。

    2018年11月30日,拜耳宣布计划退出动物保健业务,出售部分消费者健康品牌和产品线,合计裁员12000人。通过这些改变,拜耳专注于推动其核心健康消费品种类的盈利增长。

    2018年12月11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证实,计划削减超过10%的法国劳动力,共327个工作岗位。其中,人类健康部门裁员197个,动物健康部门裁员130个。

    业内人士分析,跨国药企纷纷通过裁员来削减全球成本,聚焦细分领域,同时进行产品线外包,裁撤冗余人才,由此来节省经营成本,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优势业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多跨国药企还将裁员结余下来的资金用来投入研发之中,或进行研发部门重组,或升级研发设施。

    除了做减法,跨国药企也在做加法,比如1月11日,阿斯利康新任中国总经理赖明隆宣布重组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部(CVRM BU),将其正式分为心血管、肾脏、糖尿病代谢三大治疗领域,并任命了这三大独立战线的负责人。

    2018年年底,辉瑞更是联手全球第三大生物制药公司GSK,计划将旗下的消费保健业务合并后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由GSK持股68%,辉瑞持股32%。同时,并购、收购也紧密推进。

    1月3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斥资740亿美元收购新基。通过这笔交易,百时美施贵宝将增加一款重磅炸弹级肿瘤药物瑞复美(Revlimid),拥有包括9款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同时,还将有免疫、炎症、血液领域的6个产品很快上市,预计可创收超150亿美元。

    1月7日,礼来宣布以约80亿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收购生物制药明星公司Loxo Oncology。这也是礼来为扩大其癌症治疗工作而进行的规模最大最新的一笔交易,通过此次收购,该公司将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跨国药企的这些“加减法”,可以看出在医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跨国药企将进入更加频繁的战略调整期。而当市场红利期消失时,跨国药企不仅要“瘦身”,还要进行更为重要的强身。可以预见的是,人事变动、收购、并购、出售业务都将成为常态。(中国制药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