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研究揭示水稻识别稻瘟菌侵染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9  浏览次数:7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稻瘟菌的危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稻瘟菌侵染水稻时可以分泌众多的蛋白到水稻的质外体中。而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识别PAMPs的受体基本上都分布于植物的细胞膜上。因此,稻瘟菌侵染过程中分泌的蛋白就有可能被水稻细胞膜上分布的受体识别。

       通过对稻瘟菌分泌蛋白的分离和转基因分析,该课题组发现了一个分泌蛋白MoChia1可以强烈地激活水稻的免疫反应,具有PAMPs物质的典型特征。MoChia1是一个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真菌中,参与真菌的细胞壁修饰。MoChia1能够激活水稻的免疫响应,说明水稻中存在识别MoChia1的受体。进一步的分析发现,MoChia1可以结合chitin(几丁质),并抑制chitin在水稻细胞中激活的免疫响应。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水稻质膜上的蛋白OsTPR1可以与MoChia1结合,并竞争其与chitin的结合,从而解除MoChia1对chitin参与植物免疫激活的抑制。该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植物胞外免疫机制,并提出了植物中存在一些蛋白可以作为诱饵去干扰病菌对植物免疫的抑制。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期刊The Plant Cell上,刘俊课题组助研杨超和项目聘用余永旗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刘俊为通讯作者。

 
关键词: 水稻 , 侵染机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