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10日讯 12月7日,一个看似很平常的日子。
上海。细雨蒙蒙,天空像传说中那么眼波如丝;微风习习——像情人的指甲由黄浦江向南京路缓缓划过。然而在这么慵懒这么蓝调这么小资的日子,傍晚间,4+7带量采购药品结果正式公示,25个品规,几家欢乐几家愁!
可以料想的是,降价传导效应,由此展开。
对于此次4+7的采购结果,中标的企业并不一定面露喜色,不少企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标价格断崖式下跌!
对于此次4+7的采购结果,没有中标的企业其实内心也不一定纠结,据传有的落标企业侃侃而谈:我们准备充分,对手太不理性,按中标价把全国的量都拿走利润都比之前要少。我们落标没事,剩下市场还大,有信心做好,利润赚更多。
对于此次4+7的采购结果,没有参与或即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估计不少人会惊出一身冷汗:你们这样的玩法,这么大的降幅,还让我们怎么玩?
▍市场准入决定采购和销售
未来仿制药厂家拼的是生产成本、价格、质量和品牌,在市场上,市场准入决定未来的采购和销售!
一语成谶!
市场准入,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化”,而市场化则必备三个条件,即:自由参与、平等竞争、以消费者为中心。
纵观此次带量采购谈判,从参与度讲,31个品种,既有小试牛刀、先行试点的意味,同时,也是真真切切的给了参与企业一个量的保证。哪怕就是没有中标的品种,仍然给予了其它市场份额竞争的空间。
在竞争机会上,笔者认为,此次带量采购充分吸取了福建九标、十标、上海前三批带量采购的宝贵经验,从品种参与度入手,充分考虑了充分竞争与不充分竞争的各种因素。但原则也很清楚:能够拟中选的关键因素:最低价(原则)、降幅(态度)、销量(实力)、供应(基础)。
难道说,之前传统的省级招标采购就没有考虑过这些?!
事实告诉我们,对待一个事情的判断,要有根有据。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其实从2015年至今,一直在转型:向“明确采购数量”转型、向“量价挂钩”转型、向“带量采购”、向“招采合一”转型,从以往“审批确定药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向“审批药品进入价格市场竞争的资质”转型。
现实告诉我们,药价虚高与虚低,并不是一个招标采购就能决定。医疗机构能否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医疗机构之间是否能够平等竞争、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应机制是否健全完善、药品生产企业是否尊重市场竞争的规律与内涵,才是药价回归理性的突破口。
但由于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既不是药品的采购主体,也不是药品的使用主体,但又承担了药品集中采购的职能,这才出现了这么多年招标采购一直无法解决药价合理回归的现象。
有人说药价不合理最根本的起因是源自市场不充分竞争,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根源则是一系列配套机制、举措的缺失。举例,就如同医疗这颗心脏生病了,但只对着医药的手足开刀,只会贻误病情。
三医联动的改革,必须刺刀见红,齐抓共管,才有成效。
▍大幅降价的背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有人说:“4+7”带量采购是制度创新,“原来要搞10多家竞争,现在1家就可以搞完了,可以节省5-10%的成本,另外是预付货款,签完以后提前打50%货款,压款成本可以降低10%,在过程当中中标不需要开发临床,医药代表也不需要养了,政策预期带量采购能够降价50-60%,基于这样的判断节省下来的成本要求要降价的。”
但事实上,有人测算竟然有品种降幅高达90%甚至以上,确实也是令人没想到的事情。
此情此景,就像一部老套的电视剧情:
女主终于对男主绝望了。她独自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约男主出来,办好离婚手续;转走存款;换掉门锁;回单位工作,对闺蜜轻描谈写地说:“我离婚了。”
当初看到这里,笔者的老婆泪流满面,笔者想到的却是,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情感剧,这关乎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叫做“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指那些已经支出的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像厂房、设备等。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淀成本已经沉淀,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该试制项目可能带来的利益与继续试制的成本!
为什么在这样铁定的议价规则前,仍然有企业敢于创新低、创更低?
“高毛利时代结束了,未来竞争的形式和方法完全变化。原来高举高打的方式很难长期生存了。毛利会大幅度下降!”目前来看,这种观点放在市场营销战术层面,无疑是正确的。
而从整体宏观战略层面,就医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而言,我们都清楚,当前医药领域的核心策略一是去产能,二是去库存。著名业内专家徐东老师早在两年前就曾经明确提出: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招标采购中的采购剂型归并等都是在去存量文号库存。存量文号的转移,实际上是用经济杠杆撬动存量生产资源退出!
对企业来说,此次带量采购不仅仅考验的是一个价格决定能力,更考难的是一个战略决策能力!即:“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认知能力+企业对仿制药一致性发展方向决策能力+产品筛选决策能力”。
没有这三个能力的企业,就算在各地今后开展的带量采购中勉强中标过关,又能怎样?
没有好的顶层规划,过一天算一天,那不妨,过两年,我们边走边看?!
▍凛冬将至,但春天不再遥远
此次带量采购结果出台后,有人直言,“4+7”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杀鸡取卵”。
有观点指出:大幅降价的结果,打击的不仅仅是医药营销界的人,接下来很可能会打击到医药研发界——如果降价、丢市场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结果,谁还愿意做?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倾诉,无疑在当前很有市场。
现实是,“大可不必这么悲观和迷茫,只是以前的舒服日子过惯了,或者适应了,现在突然改变有所不适而已。药价虚高,这次直接干到低价,消除中间商赚差价,对患者,医保,哪怕是企业,都是好事”。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除了XX二手车,这种观点一样适用于医药领域。
著名医药领域专家耿鸿武早在2015年就明确提出:政策,就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无疑,此次带量采购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出台的。时代与时俱进,医药也在飞速发展,让民众享受到现代科技的进步,以更佳的性价比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医药行业的使命,也是每一个医药从业者的责任。
但是(抱歉抱歉),如果只是抓住药品降价这一点,整体医疗环节治理机制没有进一步完善;如果患者医疗消费的知情权仍然有待加强,如果企业为了各地碎片化的药品采购耗费心神而实际经营困难仍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实现医药市场健康发展的愿景,仍然任重而道远。
让企业之间实现理性公平竞争,让医生看病能够从实际出发,让患者能够从容理性消费、让医药产业持续稳定升级!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看清的趋势。
就像南极冰山融化了不会冻回去一样,每一个医药人,都该好好想想了。
虽然凛冬已至,但春天已经不再遥远。
参考材料:
1. 深度透视:“高”药价,是谁的锅?(阿言)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仿制药前景(同写意)
3. 4+7带量采购规则简析(点苍鹤)
4.“126带量采购”降价引发的“冷思考”(曼联前锋)
5. 剖析超低价全国联动三大趋势!(赤海追狐)
6. 是‘过度市场化’还是‘市场化不充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