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卫生局在通报介绍2011年上海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工作时对外宣布,上海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称“新农合”)建设取得了发展与突破,人均筹资达980元,为全国最高筹资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明显有效缓解。
为更好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从本市2009年开始推进“新农合费用实时报销”项目。据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测算,推行实时报销后,从事后报销改为现场结算,按全市150万名“新农合”农民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每年900余万次就诊现场结算,可减轻农民就医费用垫付高达3.4亿元。
为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市财政对区县“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人均60元提高到人均120元,补助水平提高达100%,2011年全市新农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10亿元,为农民个人缴费的2.4倍。从而使“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大大提高,门诊、住院保障水平均达政策范围内70%以上;各区县封顶补偿额提高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平均为7万-8万,最高达10万元,并建立大病减贫补助基金,对高额医疗费用进行二次补偿。
如浦东新区川沙镇胡老伯因患冠心病去年住进仁济医院,共花去医药费21.23万元,其中可报费用18.47万元,新农合在给予基本医疗10万元封顶补偿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大病减负,给予二次补偿5.63万元,全年累计报销医药费15.63万元,占可报费用84.6%。 (东方早报 李祎/宋国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