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3日讯 近两年限输令脚步的加快是我们能感同身受的,也许你只知道某某省又出台限输液政策了,却不知道大面积限输的背后有多少政策在给其打配合,这些背后的“小动作”才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下面带你360度无死角地去看待限制输液这件事,也许会让你一激灵 ~
一、限输液从二甲医院延伸到基层,对社区、诊所影响巨大
过去几年,当限制输液号角刚吹响的时候,第一站打得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如:
2015年年底,江苏省发文,从2016年7月1日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2016年,浙江省发文,要求三级医院(除儿科和儿童医院)取消 抗菌药物输液。
2017年,海南省发文,12月底前,各相关三级综合医院将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但从去年、今年开始,在各地对大医院限制输液的框架搭建得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限输开始将重点转向基层。
2017年7月,广东省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表示为了降低输液安全隐患,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严格管理,并明确53中常见病原则上不得输液。
2017年7月,山东省发文,要求严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且村卫生室、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输注活动,要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下发《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要求从10月1日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逐步减少门诊静脉输。
今年 ,河南多地也下发文件,明确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经过准核不准开展静脉输液活动。
二、限输液从抗菌药物转向中药注射剂
乱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大多数人都知道,所以限输液最开始管制的都是抗菌药物应用,但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逐步规范,近年来,国家开始将限制抗菌药物使用转向限制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从去年年初,新版医保目录规定26类中药注射剂限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开始,中药注射剂在基层的使用就变得更加严格。
随后,还有地方出台了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目录,并指出乡镇卫生院使用目录内中药注射剂不予报销。
紧接着,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下了一系列通告,要求多个中药注射剂修订说明书,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等基层常用的品种,说明书中都被增加了警示——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中药注射的使用正逐渐被国家医保限制、地方医保限制、药品说明书限制,成为国家限输液改革重点的监管对象。
三、限制输液从剂型上限制,修订说明书,能口服不输液。
其实无论是限制抗菌药物使用,还是限制中药注射剂使用,最终目的是提倡临床上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注射。但是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落点政策来了。
我们从今年的大批修订的注射剂说明书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注射药品在【适应症】项目上增加了,能口服不注射的相关语句。同一通用名药品能口服不肌注被写进说明书,今后必定对临床用药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在剂型上,注射制剂的品种在数量上也会受到限制。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已经表态将严格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
《意见》的第十一条写明,严格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严格控制口服制剂改注射制剂,口服制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制剂上市。
所以,注射剂从药品剂型审批到临床剂型的应用国家都已经布局了,下一步就是更多的落地和执行监管了。
四、从限制门诊输液扩大到限制儿科输液
之前,各地限输液的政策都是限制医院门诊,将儿科和儿童医院刨除在外,但近期从监管上我们能看到,限制门诊输液的范围逐渐扩大到限制儿童输液。
近日,辽宁省卫健委下发《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提及了加强儿童、老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所以,随着各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后,下一步一定会加强对儿童、老人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而儿童和老年人却是目前输液市场的主力军,如果这部分人群用药监管严格了,那么输液市场也注定落寞了。
五、限制输液从线下监管,转为线上监管
前面,我们说的这些限制输液的监管行为也都是以线下监管为主,那么以后就不单单是线下了,线上、线下监管将有机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就对限制输液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建立医院静脉输液的联网体系与大数据监控平台,以此监控全国输液状况。
该平台建设也已经在湖南地区试点了,有十家综合医院开展了医、药、护三位一体的静脉输液监控预警的工作。
无独有偶,通过线上监测来纠正过度输液、过度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只湖南一家。近日,辽宁省也公开表示,此外,要将建立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两网建设。2018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必须全部加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线上、线下的用药监控,让输液变得不再容易了。
六、限制输液覆盖到中医类诊所,中医类诊所禁止输液
在限制输液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被纠正了,那就是中医类诊所不准进行输液服务。
目前中医西医化已经是一种常态 ,中医诊所开展输液服务也是屡见不鲜。
去年年底,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将中医诊所设置的标准细分为两类,前者中医药治疗率要100%,不能开展西医类医疗服务;后者以提供中医药门诊诊断和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
中医诊所设置的细分也将倒逼中医诊所减少输液,加大中医药服务的诊疗。针对中医诊所开展输液服务的事宜,地方监管会将更严格。
今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发文要求:中医馆、中医类诊所、医务室,自2018年7月1日起禁止进行输液治疗。
中医类诊所限制输液、西医类诊所不备案不得开展抗菌药物输液、药品剂型上严格控制输液剂型、医保上严格把控注射剂、常见中药注射剂基层受限、线上线下结合监管输液行为.......这一些列变化让我们应接不暇 。
当我们360度去看待输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发现,抗输液的壁垒已经建立起来了。
目前,输液仍然是基层医疗机构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六大限制的阐述也希望能让基层医生早日明白,限输液是无空白点的,临床诊疗一定要凭真本事。
明年限制输液大潮会更加猛烈,广大基层医生更应该早做准备,以免全面限输后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