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穿越“危险峡谷”“康杰样本”进军生物医药领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3  浏览次数:205


    青岛康杰药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始终在进行一项颇具风险的尝试:进军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

    康杰药业在全省首批通过国家级GSP认证,目前在青岛本土拥有60多家连锁药店。而正因为起步早,这家企业对于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有着深刻体识。“2001年至今,青岛市区的零售药店数量剧增了 20倍。”该公司董事长徐武宏说。

    当年零售规模排名第一的青岛国风大药房公司,十年前开设的连锁药店数量一度超过180家,然而好景不长,近年在海王星辰、众生、医保城、百草堂、丰硕堂等大批外地进驻及本土企业的冲击下,目前国风拥有的门店数量萎缩到原来的一半。

    在我市药品零售企业中,康杰药业第一个试水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正是为了摆脱零售领域白热化竞争局面,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穿越“危险峡谷”

    生物医药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康杰药业选择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可谓恰逢其时。然而,事情看上去很美,具体操作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掘金生物医药产业,首先要穿越一条危险的峡谷科研成果转化。

    在与康杰药业合作以前,辽宁中医药大学董杰明博士握有20多项科研成果,能够成功转化的却寥寥无几。“国内销售的大多数新型生物制剂,都是进口产品,如果实现国产化,药效、安全性与进口产品完全一样,价格却只有一半。然而,国内这类科研成果,转化起来非常困难。”

    科研成果转化难,已成为一道公认的难题。一位中科院院士曾指出,目前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

    而在生物医药产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难度更大。“一个创新型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徐武宏说。

    在投入上,国内制药企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工信部最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外十大药企共计投入研发资金600多亿美元,是我国未来五年重大新药创制资金的近十倍。而高投入却未必赢来高回报,有的药品研发出来却无法通过认证,或者投放市场后反应冷淡,巨额投入只好“打水漂”。

    渠道优势推动转型

    面对如需困难,康杰药业却为何主动“冒险”?徐武宏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主动转型,一方面自身在渠道、资金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多年经营而成的广阔销售渠道,是康杰药业毅然“跨界”的主要原因。

    他介绍,康杰药业不仅自己在青岛本土拥在数十家药店,同时还与国内20余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使我们的产品上市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铺到国内二十多个城市、近千家药店,更重要的是,通过销售渠道,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获知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与董杰明博士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最终研制成功含有蜂胶、银杏提取物等成分的一种新型产品。实际上,国内市场对这类国产化高新产品有着强大需求。”徐武宏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将以“康杰”牌在市场上推广。

    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令人感慨的是,康杰药业新产品从开始立项到获得国家保健品正式批文,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先后尝试了上千个配方,累计投入700余万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首批产品上市销售,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

    然而到此为止,进军生物医药产业的康杰药业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徐武宏告诉记者,在为该产品申请保健食品批号的同时,企业还申请了药品批号,但是按照正常流程,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申请成功,届时,仅这一种新药的年销售收入,就可以达到1亿元。

    假如能够顺利穿越研发、审批、市场这条幽长的峡谷,经受住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考验,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回报将十分丰厚,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转化能力薄弱,目前国产的生物技术药物大多以仿制药为主,而跨国药企却可依靠专利保护,在我国市场上维持着巨大利润。

    如今,康杰药业已与中国药科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以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为主的浙江万联药业等药企签订协议,联合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新产品的开发,按照规划,这家企业将完成单一零售企业到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转型,实现年销售额10个亿的目标。

    记者手记

    欲壮大先“搭桥”

    生物医药产业是岛城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

    规划建设中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海洋生物高端研发、企业总部、现代制剂和高端医疗设备为主导产业,顺利达产后预计年均产值200亿元。

    未来五年,我市将集聚发展海洋生物技术药物、海洋保健品、新型疫苗等产业,打造沿海一线布局,集科研、中试、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带。

    然而,要在生物医药领域成功搭起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桥,却没那么容易。

    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是企业,可是由于资金实力、市场回报等方面的因素,使动辄需要巨额投入的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让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既眼热心跳又望而却步。

    同时,由于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企业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无法在产品成功上市前通过IPO募集大量资金,而且因专业壁垒高,导致风险投资数量少、金额小。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个人或企业很难做到,因此,政府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可在创新激励、征税环节、市场辅导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入对接。

    目前,青岛正围绕蓝色硅谷的打造,全力搭建创业园、孵化器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可以预见,生物医药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将会全面提速。 (青岛日报  林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