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0月16日讯 家族医药企业广生堂(300436.SZ)豪赌创新药前途未卜。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广生堂原本主营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但从2016年开始,公司突击杀入创新药研发领域,截至目前,已经布局4款全球创新药研发。
为了支持创新药研发,广生堂在研发投入上颇为慷慨。2016年至今的两年半时间,研发投入已超过2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6.59%。
大举投入研发布局创新药,使得公司的净利润被大幅吞噬。2016年以来,公司业绩大变脸,净利润持续大幅下降,2018年上半年更是大降八成,这与2015年之前净利润持续大幅增长不可同日而语。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广生堂豪赌创新药与其传统仿制药业绩欠佳有关。2016年以来,公司营收不是下降就是微增。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研发周期较长、风险性不言而喻,一旦不能顺利成功,将给公司带来较大冲击。即便能够成功,以目前广生堂的盈利能力,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推进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对创新药研发的持续巨额投入,也面临较大挑战。
昨日下午,针对上述问题等,长江商报记者多次致电广生堂,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半年净利剧降逾八成
广生堂的经营业绩已经跌入谷底。
昨日,广生堂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2.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23亿元增长25.71%—30.20%。预计净利润为557.70万元—622.74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942.78万元下降78.84%—81.05%。
长江商报记者纵览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营业绩发现,每个季度都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8.04%,净利润只有432.74万元,同比下降84.13%。
公司解释称,新并入控股子公司中兴药业贡献3550万元营业收入,公司为应对两票制而对销售模式进行改造,使得销售费用增加5400万元。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多个全球一类创新药研发及开展多个主要产品一致性评价工作,研发投入达8700万元,同比增加3200万元。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以来盈利能力下降,从2016年开始,广生堂的净利润就持续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广生堂上市之前的2011至2014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0.43亿元、0.57亿元、0.84亿元、2012年至2014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27.59%、32.68%、46.29%,堪称是高速增长。
2015年,上市首年,公司取得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高速增长业绩,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0%、23.55%,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取得了成立以来最好经营业绩。
然而,从2016年开始,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变脸,颓势渐显。2016年、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13亿元、2.96亿元,同比增幅为1.28%、-5.39%,不是微增就是下降。同期,公司净利润为0.66亿元、0.3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83%、49.46%,2017年的净利润接近2015年的三分之一。
投2亿研发占营收近三成
除了仿制药显露疲态外,广生堂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还与公司投巨资研发创新药,实施产品转型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广生堂是福建省第一家A股上市的民营药企,其前身是闽东第二制药厂。2001年,福建奥华集团收购闽东第二制药厂,成立了广生堂药业。早期的广生堂以中成药和保健品起家,主要销售茵白肝炎胶囊、灵芝胶囊、降压茶、千百姿减肥茶等。2007年拿到仿制阿德福韦酯的批文后,才将主营业务转向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广生堂也是一家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实控人李国平直接持股10.13%,通过福奥华集团间接持股24.83%,其妻子叶理青和弟弟李国栋分别持股10.62%、5.31%,位列第二、第五大股东。
从产品线来看,广生堂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四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企业,其收入全部来自这四大产品。
近年来,除了核心品种恩替卡韦保持增长势头外,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于是,在2015年登陆创业板后,广生堂从2016年就开始通过研发向创新药转型,这从其大幅增长的研发费用就可见一斑。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991.52万元、1496.58万元、1555.50万元、1797.43万元、2626.06万元,五年之间,研发费用增长了一倍多。其中,最多的2015年,研发费用与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5%。
从2016年开始,公司研发费用急剧增长,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分别为6819.31万元、7533.25万元、6158.12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1.80%、25.44%、37.95%,研发费用逐年增长,占比逐步增大。两年半之间,研发投入就达2.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59%。
研发费用持续大幅增长吞噬了广生堂的大部分利润。根据公司预告,2018年前9个月,公司预计净利润区间为557.70万元—622.74万元,而当期研发费用高达8700万元,超过净利润的14倍。
转型扩张起步晚资金面临挑战
仿制药经营业绩下滑转型创新药,广生堂的转型步伐迈得慢了半拍,且将面临资金压力。
根据公司公告,2016年,广生堂一口气立项了4款全球一类新药,瞄准全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基于自身资源缺乏,公司牵手药明康德,一类新药研发全部采取合作研发方式进行。
9月17日晚,公司公告称,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抗肝癌靶向药GST-HG161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另一个乙肝功能性治愈新药GST-HG141已选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进入IND(临床注册申报)开发阶段。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新药研发周期长,是高投入高风险活动。前述广生堂两个研发项目还处于早期临床阶段,能否进入临床还具有不确定性,距离最终产品上市还很遥远,公司还面临持续巨额投入。
该人士认为,药品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政策正在推进,广生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起步晚,目前,4款主要产品均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仿制药面对较大的市场压力。
一边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一边是4款创新药研发,双线作战的广生堂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7年4月,公司筹划定增拟募资11亿元用于国际化制药基地建设和福州和睦家广生妇儿医院建设两个项目。目前,定增募资计划仍在路上。
一个月前,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对投资者的回复也显示了其新的融资途径。公司称,未来将就一类新药的海外权益进行单独融资和寻求海外合作伙伴。
为了应对业绩下滑,广生堂还尝试“买业绩”。今年6月,广生堂出资9693.75万元收购李国平旗下的中兴药业合计82.5%股权。后者是国内较大的水飞蓟制剂生产企业之一。目前,该标的已经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过,截至2017年底,中兴药业净资产1964万元,净利润239万元,利润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