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第二届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上公开透露:根据大数据分析,医院的药占比从2008年的50%,下降到了2016年的39%。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占比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而根据相关媒体消息,明年或将取消全国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考核。
有专业人士举例称,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住院病人中,使用中成药的有80%使用了中药注射剂,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中,有70%使用了一种中药注射剂,而有26%的患者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8%的患者三种中药注射剂的联合使用。但如果将中药注射剂和疾病诊断相关联,一个注射剂可以关联到180个诊断,对于这样的神药要加强监管。
从上述这个例子看,简答来讲就是药占比并没有发挥其预先设置的作用。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占用高额医保基金的一些“神药”,并将其严加控制或踢出医保目录,以此最终实现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因此,取消“药占比考核”无论是从国家医疗保障局定位角度出发,还是从实际意义角度出发,都存在取消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另根据相关消息,国家层面也正在研究取消控制药占比这一政策。而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官员则表示,明年就会取消。
倘若“药占比考核”真的取消了,接下来又该如何控费呢?
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局的职责,主要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保障,价格,招标,支付和监管。其中,医保局控费的未来动向可见一斑。
而对于医保监管,有观点认为,一方面要推动医疗保障立法,特别是基金监督管理的立法。目前上海、安徽、湖南,宁夏在省级层面制定了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而在国家层面要推动立法工作的展开。
具体而言,从保障的角度看,要对有重大创新,但价格昂贵,可能对医保基金带来影响的药品进行谈判,从而达到有效控费。比如,近期,医保局成功谈判17个抗癌药品,降幅达到50%以上。
从支付方式的角度看,宏观上,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预算管理,达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在微观上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式付费方式。而在终端上,要继续坚持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
其实,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管的最好方式,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可以对历史进行追溯,对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大数据也能做到事前能够提醒,事中能够预警,事后能够追责,连续全链条的监管方式。
只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这样的智能监控体系,做到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监管,基金才能做到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