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VE产业暴增前夜:VC今日尴尬是否将是VE的明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7  浏览次数:201

   维生素E(VE)新增及扩产消息接二连三传来,产能增加的预期徐徐浮出水面。假使产能真的突破现有数字,原本的竞争格局是否会被打破,VE的明天会否遭遇VC今日的尴尬?

  近期消息显示,山东新发药业将投资2.54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VE的生产项目,计划投产时间为今年10月。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四巨头中的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同样在进行VE项目的产能改造。而在更早之前,海嘉诺药业、圣地嘉禾等企业已经投入巨资启动了相关的大产能VE项目。

  面对新进者和原有产业巨头的相继扩产,业界作出了VE产能将暴增30%的预判。此外,还有另一种猜测:在DSM、BASF、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四家垄断之下,新加入的山东新发等企业能否捕捉到成为VE供应第五极的机会?

  对此,业内人士经测算后向记者分析表示,现有VE供应格局在短期内不会突变,长期影响则需要视企业的继续投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等体系的铺设情况而定。

  多年平静一触即破

  VE主要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部分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业内共识认为,国际市场VE今后几年都将保持5%~7%的平均增长率,其前景仍被看好,尤其是高含量合成VE的市场需求近年增幅明显上升。

  目前VE的全球年需求量在6万吨以上,其产品供应主要由DSM、BASF、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四家厂商垄断,其中,浙江医药的产能在1.5万吨,占国内VE出口总量的35%左右,新和成产能在1万吨,占国内出口总量的20%左右;国内VE总出口量占全球需求总量的40%左右。

  过去两年,VE的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在全球范围内,VE产品的需求和供应处于平衡状态,产量和出口价格也相对稳定,从而为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在VE需求持续扩大以及产品利润空间的吸引下,近年来包括西南合成、圣地嘉禾等大型化工原料企业都陆续加入VE生产供应的队伍,预计于今年8月投产的大产能项目有2011年初开工的海嘉诺药业,总投资3.5亿元,年产1万吨VE油、2万吨VE粉项目。

  其次就是正在筹备的山东新发药业的项目。其环评公告显示:项目总投资2547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年产1万吨VE的生产车间1座,仓库1座,动力车间及变电站1座(共用),桶区、罐区6000m2,危险品库6000m2。

  此外,新和成目前正在进行异地项目改造。其年产1.2万吨VE生产线异地改造项目一期6000吨已于2010年完工投产,预计二期6000吨也将在2012年初建成投产,届时公司的VE产能将扩大20%,达到1.2万吨。

  而2月10日浙江医药也下发公告称,将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实现年产2万吨高含量VE产能,其公告称项目实际产量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达产,投产时预计年产量为1.5万吨/年,与目前产能相当,以后逐步扩大至1.8万吨/年,最终达到设计产能。

  从总产能来看,如果新进者的VE项目均属于高含量VE,新增项目的投产将使全球总产能提升3.7吨,那么相对于在现有VE全球约7万吨产能,增幅已达50%,全球供求相对平衡的格局极可能被打破。

  冲击第五极的时机

  从竞争格局来看,新进者中最可能对整个行业形成冲击的是山东新发药业和海嘉诺药业的VE项目。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短期内这些项目并不会对现有VE全球格局造成冲击,长期影响则取决于这些企业会否追加投资、提高产品级别以及建设完善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量体系。

  大产能高含量VE的生产能力是企业项目能否对产业造成冲击的关键所在。从投资上看,相对于其他维生素产品,VE的合成路线较长,工艺比较复杂,一条相对完整的年产1万吨VE油的生产线所需投资额大概在5亿~7亿元。但根据新发药业和海嘉诺药业所公开的投资总额来分析,尚未达到足以支撑其建立万吨级高含量VE项目配套体系的财力。

  而在网络配套建设方面,新进者同样面临重重挑战。因为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家巨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上游原材料生产采购链条,以此来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以及环保要求等。

  比如浙江医药的龙头地位就是建立在合成VE工艺革新和供应链建设方面不断投入的基础上的,其使得三甲酚、三甲基氢醌、芳樟醇和异植物醇等所有合成VE原料实现国产化,并率先在国内使用高技术含量的分子蒸馏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有大幅提高,尤其是高含量合成VE的质量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有分析人士根据新发药业和海嘉诺药业的投资额,推测其VE生产线采用的方法是以反应链的下游产物为原料合成,其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上游原料的控制能力都将比较弱,对浙江医药以及新和成现有出口VE产品暂时还不会构成威胁。(医药经济报  杨俊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