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方式 | 远程医疗服务 |
服务内容和水平 | 妇产科医疗服务,眼、耳鼻喉医疗服务,口腔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 |
医疗质量管理 | 手术、麻醉授权管理,手术管理,患者麻醉前评估和讨论制度,输血管理,血液透析管理,康复管理 |
患者安全管理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远程医疗服务 ★ |
【C】 1.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 2.配备远程医疗的设施设备,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3.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远程医疗服务。 |
【B】符合“C”,并 1.不断完善和及时改进设施设备、信息技术。 2.通信网络和诊疗装置维护完好,常态化运行并有记录。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评价,有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及成效评价。 |
|
妇(产)科医疗服务 ★ |
【C】 1.能开展孕妇一般产前检查。 2.能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识别和初步诊治。 |
【B】符合“C”,并 1.能提供住院服务。 2.提供正常分娩服务。 |
|
【A】符合“ B”,并 1.能开展剖宫产手术。 2.有高级职称医师负责主持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3.定期进行住院病人医疗质量与手术质量分析,并持续改进。 |
|
眼、耳鼻咽喉医疗服务 ★ |
【C】 1.能对眼、耳鼻咽喉常见病进行识别和初步诊治。 2.对眼、耳鼻咽喉诊疗工作有记录。 |
【B】符合“C”,并 能够治疗8种及以上眼、耳鼻咽喉病种。 |
|
【A】符合“B”,并 定期进行眼、耳鼻咽喉医疗质量分析,并持续改进。 |
|
口腔医疗服务 ★ |
【C】 1.能对口腔科常见疾病进行识别和初步诊治。 2.提供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服务。 |
【B】符合“C”,并 能提供复杂牙拔除、正畸修复等服务。 |
|
【A】符合“B”,并 定期进行口腔医疗质量分析,并持续改进。 |
|
康复医疗服务 ★ |
【C】 1.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接受过康复专业培训。 2.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能开展红外线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中医药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牵引等服务。 4.有针对康复病人预防二次伤害的预案。 |
【B】符合“C”,并 1.能开展关节松动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作业疗法等服务。 2.康复治疗计划(含中医药服务)由康复医师(中医师)、护士、病人及家属、授权委托人等共同落实。 |
|
【A】符合“B”,并 1.能开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运动疗法等。 2.对转入社区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连续的康复训练指导。 3.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有改进措施。 |
|
手术、麻醉授权管理 ★ |
【C】 1.有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操作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管理制度。 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3.对实施手术、麻醉相关人员进行授权。 |
【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2.无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
|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 2.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 |
|
手术管理 ★ |
【C】 1.有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审批权限制度,制定本机构的手术分级目录。 2.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评估。 3.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 4.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5.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对常见并发症有预防措施。 6.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
【B】符合“C”,并 患者及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
|
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 ★ |
【C】 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 2.有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 3.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风险、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4.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存放在病历中。 |
【B】符合“C”,并 1.患者对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2.评估与讨论的病历记录完整性100%。 3.有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由麻醉医师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 |
|
【A】符合“B”,并 1.科室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回顾、总结、分析。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监管检查、反馈、改进措施。 |
|
输血管理 ★ |
【C】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 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用血合理。 3.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4.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
【B】符合“C”,并 1.有组织全院开展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并记录。 2.相关科室和各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
|
【A】符合“B”,并 1.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如输血申请、用血适应症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均达到相关标准。 2.职能部门对输血适应症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
|
血液透析管理 ★ |
【C】 1.符合《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等要求。 2.建立健全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血液透析室进行监督管理。 |
|
【A】符合“B”,并 对血液透析工作开展定期评估并持续改进。 |
|
康复管理 ★ |
【C】 1.有规范的康复治疗工作制度、诊疗规范与操作规程。 2.有康复科(室)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3.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4.有具备康复资质的治疗师、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 |
【B】符合“C”,并 1.对转入社区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康复训练指导,保障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2.科室对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
|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评价、分析、反馈,康复治疗质量持续改进。 |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
【C】 1.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规范与制度。 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相关制度与流程。 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明确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三方共同核查。 4.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
【B】符合“C”,并 1.落实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制度,执行率≥90%。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按制度执行。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检查、分析,持续改进有成效。 |
项目及档次 | A | B | C | D |
结果表述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情况表述 | 有持续改进或成效良好 |
有监管 有结果 |
有制度 能有效执行 |
仅有制度或规章,未执行 |
类 别 | 基本条款(88条) | 推荐条款(12条) | ||||
C档 | B档 | A档 | C档 | B档 | A档 | |
达到推荐标准 | 100% | ≥60% | ≥30% | ≥90% | ≥60% | ≥30% |
达到基本标准 | ≥95% | ≥50% | ≥20% | / | / | /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临床科室 |
【C】 1.设立全科医疗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 2.设置输液室、急诊(抢救)室、肠道及发热诊室等。 |
【B】符合“C”,并 设立儿科、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综合服务区。 |
|
【A】 符合“B”,并 至少设立3个以下科室或1个特色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可合并设立五官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急诊科、皮肤科、麻醉科、手术室(可合并设立)、体检中心;特色科室有一定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 |
|
医技及其他科室 |
【C】 设置药房、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B超与心电图室可合并设立)。 |
【B】符合“C”,并 1.增设消毒物品储藏室(可依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2.中西药房分设。 |
|
【A】符合“B”,并 1.增设消毒供应室。 2.增设医学影像科。 |
|
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 |
【C】 包含预防接种室、预防接种留观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 |
【B】符合“C”,并 1.预防接种门诊达到当地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 2.设置听力筛查、智力筛查室。 |
|
【A】符合“B”,并 1.增设心理咨询室、健康小屋、预防保健特色科室等。 2.预防接种门诊达到数字化门诊建设标准。 |
|
计划生育科 |
【C】 1.有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及相关设施。 2.有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架和药具展示柜等。 |
【B】符合“C”,并 计划生育咨询室、手术室分开设置,布局合理。 |
|
【A】符合“B”,并 计划生育科达到规范化设置。 |
|
职能科室 |
【C】 设院办、党办、医务、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专(兼)职岗位。 |
【B】符合“C”,并 至少设立3个以下职能科室:院办、党办、医务(质控)、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 |
|
【A】符合“B”,并 独立设立病案管理科、院感科。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建筑面积 |
【C】 20张床位及以下,建筑面积达到300~1100平方米。 |
【B】符合“C”,并 21~99张床位,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0平方米。 |
|
【A】符合“B”,并 100张床位及以上,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5平方米。 |
|
床位设置 |
【C】 实际开放床位10-20张。 |
【B】符合“C”,并 实际开放床位21-99张。 |
|
【A】符合“B”并 实际开放床位100张及以上。 |
|
设备配置 |
【C】 参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4〕第30号)要求配备相关设备,配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 |
【B】符合“C”,并 配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空气消毒机、麻醉机、胃镜、呼吸机以及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的其它设备。 |
|
【A】符合“B”,并 配备CT、急救型救护车、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设备。 |
|
公共设施 |
【C】 1.卫生厕所布局合理。 2.无障碍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等区域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 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
【B】符合“C”,并 1.厕所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 2.候诊椅数量配备适宜,舒适度较好。 |
|
【A】符合“B”,并 配备使用自助查询、自助挂号、自助打印化验结果报告等设备,使用门诊叫号系统。 |
能力标准 | 评价要点 |
床位设置 ★ |
【C】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 |
【B】符合“C”,并 1.实际开放床位20-50张(含)。 2.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家庭病床。 |
|
【A】符合“B”,并 实际开放床位50张及以上。 |
|
住院服务 ★ |
【C】 1.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住院诊疗。 2.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 |
【B】符合“C”,并 1.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2.有部门负责协调双向转诊,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转诊和出院病人随访。 |
|
【A】符合“B”,并 1.能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 2.职能部门对住院诊疗情况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住院诊疗工作质量。 |
|
远程医疗服务 ★ |
【C】 1.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 2.配备远程医疗的设施设备,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3.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远程医疗服务。 |
【B】符合“C”,并 1.不断完善和及时改进设施设备、信息技术。 2.通信网络和诊疗装置维护完好,能接受上级医院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 3.能开展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
|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评价,有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及成效评价。 |
|
出诊服务 ★ |
【C】 1.制定有出诊服务标准或规范。 |
【B】符合“C”,并 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出诊服务,有记录。 |
|
【A】符合“B”,并 定期对出诊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 |
|
口腔医疗服务 ★ |
【C】 1.能对口腔科常见疾病进行识别和初步诊治。 2.能提供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服务。 3.对口腔服务工作有记录。 |
【B】符合“C”,并 能提供复杂牙拔除术、正畸修复等技术服务。 |
|
【A】符合“B”,并 定期进行口腔医疗质量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
|
康复医疗服务 ★ |
【C】 1.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接受过康复专业培训。 2.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能开展红外线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中医药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微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牵引。 4.有针对康复病人预防二次伤害的预案。 |
【B】符合“C”,并 1.能开展关节松动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作业疗法等服务。 2.康复治疗计划(含中医药服务)由康复医师(中医师)、治疗师、护士、病人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共同落实。 |
|
【A】符合“B”,并 1.能开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运动疗法等。 2.对转入社区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连续的康复训练指导。 3.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有改进措施。 |
|
住院诊疗质量管理 ★ |
【C】 1.住院诊疗活动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 2.对卫生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
【B】符合“C”,并 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
|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住院诊疗质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
|
血液透析管理 ★ |
【C】 1.符合《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等要求。 2.建立健全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血液透析室进行监督管理。 |
|
【A】符合“B”,并 对血液透析工作开展定期评估并持续改进。 |
|
科研管理 ★ |
【C】 建立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
【B】符合“C”,并 近3年至少承担1项科研课题。 |
|
【A】符合“B”,并 注重课题研究结果产出和转化。 |
|
培训管理 ★ |
【C】 1.作为地市级培训基地。 2.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制度,有培训计划、大纲、总结等。 3.开展了相关培训。 |
【B】符合“C”,并 1.作为省级培训基地。 2.开展了相关培训。 |
|
【A】符合“B”,并 1.作为国家级培训基地。 2.开展了相关培训。 |
项目档次 | A | B | C | D |
结果表述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情况表述 | 有持续改进或成效良好 |
有监管 有结果 |
有制度 能有效执行 |
有制度或规章,但未执行 |
类别 | 基本条款(80条) | 推荐条款(10条) | ||||
C档 | B档 | A档 | C档 | B档 | A档 | |
达到推荐标准 | 100% | ≥60% | ≥30% | ≥90% | ≥60% | ≥30% |
达到基本标准 | ≥95% | ≥50% | ≥20% | / | / | / |
能力指标 | 评价要点 |
临床科室 |
【C】 设置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
【B】符合“C”,并 设置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综合服务区。 |
|
【A】符合“B”,并 至少设立一个特色科室,有一定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 |
|
医技及其他科室 |
【C】 设置药房、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B超与心电图室可合并设立)、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供应室(可依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
【B】符合“C”,并 设置中药房。 |
|
【A】 符合“B”,并 承担教学任务的机构,配置操作实训室。 |
|
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 |
【C】 包含预防接种室、预防接种留观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 |
【B】符合“C”,并 1.设置听力筛查、智力筛查室。 2.预防接种门诊达到当地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 |
|
【A】符合“B”,并 1.增设心理咨询室、健康小屋,预防保健特色科室等。 2.预防接种门诊达到数字化门诊建设标准。 |
|
职能科室 |
【C】 设有院办、党办、医务、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专(兼)职岗位。 |
【B】符合“C”,并 至少设立3个以下职能科室:院办、党办、医务、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 |
|
【A】符合“B”,并 独立设立病案管理科、院感科。 |
能力指标 | 评价要点 |
建筑面积 |
【C】 按服务人口数量业务用房面积达标:1400平方米/3—5万人口、1700平方米/5—7万人口、2000平方米/7—10万人口。 |
【B】符合“C”,并 1.设有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相关要求增加建筑面积。 2.1—50张床位,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25平方米。 |
|
【A】符合“B”,并 50张床位以上,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30平方米。 |
|
床位设置 ★ |
【C】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 |
【B】符合“C”,并 1.实际开放床位20-50张(含)。 2.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家庭病床。 |
|
【A】符合“B”,并 实际开放床位50张及以上。 |
|
设备配置 |
【C】 参照《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06〕240号)要求配备相关设备,配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 |
【B】符合“C”,并 1.配备与诊疗科目相匹配的其它设备。 2.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心电监测仪、远程心电监测。 3.配备一定数量基于信息化的便携式出诊设备和出诊交通工具。 |
|
【A】符合“B”,并 空气消毒机、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设备仪器。 |
|
公共设施 |
【C】 1.卫生厕所布局合理。 2.无障碍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等区域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 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
【B】符合“C”,并 1.厕所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 2.候诊椅数量配备适宜,舒适度较好。 3.有必要的采暖、制冷设备。 |
|
【A】符合“B”,并 配备使用自助查询、自助挂号、自助打印化验结果报告设备,使用门诊叫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