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说熬夜的和心疼倒班的,就是因为这些作息不规律的人群确实很是受到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患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比那些能够按时睡觉的人要更高。
昼夜节律从很多方面影响身体,例如调控进食。正常的小鼠饿了就吃吃饱就停,吃饭时间总是差不多的,但是节律基因具有缺陷的小鼠很可能就会漫无目的地吃吃吃,一天从早吃到晚。再加上昼夜节律失调,各种代谢活动也不太正常,就算吃的是健康的食物,小鼠也会变胖生病。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即使昼夜节律正常,但是如果吃的净是高脂高糖的食物,小鼠早晚也是同样的下场,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饮食方式,是能够压过昼夜节律对身体的影响的。
那么能否通过改变饮食方式来调整不正常的昼夜节律呢?
来自SALK研究所的Satchidanada Panda教授团队在《细胞代谢》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发现,只要给小鼠的饮食时间做个限制,每天只有10小时可以进食,那么不管它们的昼夜节律是否正常、又或是吃的健不健康,小鼠都能够避免肥胖和代谢病!
而且这些小鼠并没有少吃饭,它们与自由吃饭自由长胖的伙伴摄入的卡路里实际上是一样的!
名字很萌的Panda教授是搞生物钟的专家,我们以前介绍过他利用生物钟饿死癌细胞的故事。此前我们也介绍过一些通过改变进食时间缓解疾病的发现,Panda教授正是想了解这种进食的“节律”到底如何工作,是否能够独立于体内的生物钟起到缓解代谢疾病的作用。
考虑到现在已经发现了不少功能强大的节律基因,研究者们制作了三种不同的节律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一种是全身敲除CRY1、CRY2基因,另外两种则是敲除了肝 脏中两种不同的节律基因。为了更快地看到小鼠的变化,研究者选择给它们喂60%是脂肪的高脂饮食。当然,一半小鼠可以随便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另一半只能在受到精确限制的10个小时内填饱肚子。
结果也是很惊奇了,明明只是控制了一下吃饭的时间,这群小鼠就是比对照组要瘦许多,而且它们在跑步机上的耐力还要更好一点!统计了各种数据之后,研究者们惊奇地发现,互相对照的两组小鼠之间,摄入的卡路里和运动量基本都是一致的,收支都一样,那少长的肥肉是蒸发到哪儿去了呢?
只要限制饮食就能瘦?而且吃得一点都没少?
饮食摄入和活动量都差不多,耐力反而更好
既然摄入都一样,那么说明限制饮食时间的小鼠消耗的能量必然是更多的。研究者首先测量了小鼠的呼吸交换率(RER),这个数值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呼吸作用的时候选择的底物是糖、蛋白还是脂肪。
随意饮食小鼠的呼吸交换率整体是很平稳的,说明它们的能量来源基本没变化;相对的,限制饮食的小鼠呼吸交换率是随着进食与否不断波动的,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在进食的时候小鼠倾向于消耗碳水化合物,禁食的时候则倾向于消耗脂质。
限制饮食小鼠RER更灵活
有趣的是,当限制饮食小鼠也能够全天大吃大喝的时候,它们的这种选择消耗就消失了。一首学不会送给它们吧。
研究者又单独分析了小鼠的氧气消耗量。总的来说,限制进食的小鼠比随意进食小鼠消耗的能量整体是更高的,尤其是在进食的时间段。当限制饮食小鼠开始大吃大喝之后,这种高消耗还能够持续1-2天。
饮食限制小鼠的耗氧量更高
接下来,研究者仔细分析了小鼠的身体状况,发现它们还真是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更健康。
首先,限制饮食的小鼠体脂要更少,瘦体重更高。虽然敲除不同基因的小鼠之间略有差异,但是二者的变化幅度都在10%以上。没有突变的正常小鼠也是类似的情况。还有肥胖的指标瘦素水平,限制饮食小鼠的瘦素水平要比随意饮食小鼠低80%-90%!
说到肥胖嘛,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脂肪肝、高血脂什么的。研究者发现,敲除了肝 脏中节律基因的限制饮食小鼠,肝组织脂肪积累明显是更少,免受脂肪肝的困扰,从肝 脏中提取的甘油三酯水平也证实了这一点。
只要限制饮食就能各种降?当然还有一点基因型的差异
再看血脂,最终所有的随意饮食小鼠都出现了血清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但是相对来说,限制饮食小鼠就不那么“油腻”,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40%左右,胆固醇水平也降低了30%左右。当然了,这个现象在不同基因型小鼠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说明还是受节律基因调控的。
最后,限制饮食小鼠还表现出了更好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在进食条件下,它们的胰岛素敏感性也更高。
当然了,这只是个小鼠实验,结果未必真的能够复制到我们自己身上,不过奇点糕以前也写过一些通过限制进食时间而非限制卡路里摄入缓解代谢疾病的临床试验,可见不光吃什么很重要,什么时间吃也需要仔细考虑。万一真的不用委屈嘴就能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