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一直以来是公共卫生室均等化服务当中的一个重头戏,乡村两级的医生在监督、随访,表示填了无数,资料是做了一堆,但往往管理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来临,我国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人的数量是有增无减,而这两个慢性病对人体带来的损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昏、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
这些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
糖尿病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引起全身性疾病,使人致残、致盲,甚至致死;而重症精神病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打人、杀人事件更是时有报道,给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要实现新时代的健康中国梦是不能绕开这些常见病慢性病的,而对常见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和管理达到控制理想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这么多年以来在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控制理想”而言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个人认为控制不满意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规律服药
很多血压或者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大多数都不能按时规律服药。
有的人是听信别人说按时规律服药会产生成瘾性;有些人会说自己忙的时候就忘了;有的人会说自己的药没了就不吃了;有的人会说自己经常吃的这种药,时间久了怕出现耐药性,换着吃效果好;有的人说自己感觉到晕了就吃一顿,不晕就不吃了……
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归结为一点,就是没有按医生的要求按时服用药物!
二、购药不方便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老年人出行一次是很不方便的,而以前可以解决村民大多数疾病问题的村卫生室现在是名存实亡的,不要说是一些比较特别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用药,就是一些常用的对症药,现在在村卫生室也很难找到。
甚至,有些控制血压、血糖的药在卫生院都没有,只能去县、市一级的药店去买。老人的药完了,但又出不了门,附近又买不到,怎么办?
只能被迫停药了!至于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三、没钱,买不起药
这些年来慢性病门诊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类需要长期服药患者的经济压力,但是有些人依旧是没办法或者是享受不起这样的惠民政策。
办理特殊门诊需要到二级以上医院住院一次,复印住院病历才能办理相关的特殊门诊,而办理了特殊门诊后还有报销点和报销药品的限制。
就现阶段而言,报销点只能是一家乡级医疗机构和两家县级医疗机构。除了这三家医疗机构,其他地方是没办法享受这个惠民政策的。
从报销比例来看,能报销的部分为70%,言下之意,其30%是需要患者自付的。有些空巢老人自己出行本来就有很大问题,让他一个人去县里或市上去住一次院再办理特殊门诊就更难了。再者,剩余的30%自付部分,对靠低保生活的个别人群而言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他自己根本无力承担。
同样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归根到“控制不满意”的因素就是不能规律服药。在临床,如果患者能够做到规律服药的话,大多数还是可以达到满意效果。而要做到控制满意,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会取得理想的成效。
一、要有药可服
患者有药可服,我们才能说规律服药的问题,慢病门诊在这方面解决了很大的一部分问题。
就我们当地高血压病人而言,每年慢病门诊费用规定为3000元封顶,也就是说每位患者一年可以报销3000元来购买慢病药物。
以我经常给高血压病人的药物——缬沙坦和吲达帕胺为例,一盒差不多一个月,每盒大概二十元过一点,也就是50元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般患者一个月的服药费用。
一年有600元左右也就基本上够一个患者的服药费用。3000元直接减去不报销的30%,也就是900元,剩下的2100元在保证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下是还有结余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这部分钱采购患者需要的药,免费送到患者手中去呢?
二、有了药要服下去,而且需要有人监督他按时服药
有了药,送到患者的手中,还要保证他能够按时规律地服下去才能得到控制满意的血压、血糖,让开处方的医生去督导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一个村就几十个高血压病人,不听话、不规律服药的患者也就是极少的那几个倔老头,村医去管理监督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倔老头规律服药,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切实可行的。
而药物也由村医免费送到患者手上,根据患者这药物剂量登记掐准时间,等到患者药物没有的时候就去随访送药,这样一来患者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规律服药呢?
三、村医为什么去监督送药给患者
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梦想是有的,但梦想不能当饭吃的。前面我们说社保拿出2100元来购买患者所需要的药品,但这药品怎么来购买呢?
我觉得将这2100元按70%的比例拨给村医,让村医统计患者所需要的药物,然后罗列出采购计划,这部分钱作为村医采购药物的钱。
一年下来,考核患者对村医随访的满意度和所管理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满意度,再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剩余的30%作为他监督管理病人报酬。
换句话说,就是扣除需要患者自付的部分,其他的钱都给村医,村医为患者提供所需药品,监督管理患者规律服药,疾病控制满意后这部分里面剩余的钱就给病人的管理者。
当然这样做,前期是需要有很大投入的,但从长久来看,绝对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生意。就高血压而言,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少出现一个脑出血的患者,那省下来的医疗费用一定够管理两到三个高血压患者了,更不要说脑出血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等费用了。所以这种方法,值得一试,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