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若干大品种中药注射剂为示范研究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日前在京签约,主要研究目的是获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中成药联合用药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中药注射剂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王永炎
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事关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更关乎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为加强上市后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上市后中药的临床使用,我们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和药物供应体系的建设。
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全面修订完善,主要针对基层和医院重新筛选,并作为进入社保目录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问题重点在于其安全性,针对A类过敏反应,现有的102种中成药也要出具安全性资料,否则将面临出局。
四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再评价,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这早已取得共识。“十五”支撑计划就列入了上市后的评价。“十一五”期间,企业渐渐认识到,也可以说是迫于形势的需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确实成了一个众人关注的关键问题。
早在1957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头版头条文章,称中药注射液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我们国家伟大的创举。中药注射剂能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也是听取了专家和企业的意见,最后还是落脚在要提高标准,要认真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
国家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专项也列了不少中药的课题。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中成药的技术升级。目前的中成药科技含量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销售额也提高了。销售额提高也有另外的因素,就是不像样的企业尤其是生产注射剂的不像样子的企业垮掉了。
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大中药产业的前提是要有“三高”:科技含量高、知名度高、销售额高,缺一不可。现在中药注射剂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临床,是安全性再评价的临床试验。在肯定疗效、肯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和用药标准,要加大投入,深化研究。
搭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平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谢雁鸣
中药上市后评价研究已经建立了关键技术的基础框架,其中包括有效性评价制度、安全性评价制度,还有我们建立的上市后再评价服务平台。
首先,我们建了一个数据库,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医院里面建立合理用药系统开发软件,把不良反应监测从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建立到医院里面,从不同环节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ATR的监测算法,把这个算法也放到里面,以发现早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数据库有统一的标准,能够体现临床中的诊断治疗和检查方面的数据,最后形成242万例的数据库,包括几十种注射剂、400种中药。前期一些分析方法我们在杂志上已经发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如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还有不良反应监测等方法都已建立起来。
第二是建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将药品说明书放到这个系统当中,提示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包括注射人和使用范围,这些相关的信息放到里面,会给医生以提示。比如说诊断时候是否正确,给药的途径是否正确,用药时间、适应证等,还会提示禁忌和存放的时间、温度等。
第三是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把一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信息建成一个信息库,将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注射剂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的时候当即记录,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阻止早期发生的不良反应。
通过前面这些研究,我们研制了一个皮试仪并申请了专利。希望通过皮试,对容易发生过敏的或者是容易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注射剂,能够检测出来相关的指标,以期更早地发现不良反应的机制。
我们还想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把相关内容嵌到里面,如有关的政策法规,还有风险管理,将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提示给医生做参考。相关内容包括有效性、合理用药等方面。关于特殊人群方面的相关药物使用规范正在完善中。
注射剂的安全性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还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发生率的不同来进行一个合理的计算,大体上我们要求3万例以上,这样能够反映出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
还有就是对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中药和西药,或者是中药与中药联合使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再有就是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我们采取一种登记式的研究设计,并采用条形码系统。如果采用条形码系统,在每一个环节能够把注射剂使用的信息上传,就可以及时监控到每一位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它的影响因素,通过条形码系统及时反馈,就像我们现在的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打。条形码一扫描,某一位病人注射了,我们的数据库就可以反映出来。
在研究平台上,我们列了一些相关分析的主题,包括每一个品种的系统综述,还有不良反应监测和不良反应的特征,以及联合用药的分析,还有预警模型的建立等。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雁鸣牵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是该项目的子课题。注册登记研究将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全国50余家三甲综合医院,以及10余家中药企业参与。
该研究将设立与国际接轨的大样本药物临床安全性监测方案,建立中药注射剂监测平台,实时动态监测并上报监测结果。研究人群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20余家参研单位并在住院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观点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以产学研这样一个机制围绕着企业发展中一些品种和重大问题,围绕着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着建立一个长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这里面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还有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
我希望这个监测在质量控制方面、数字统计方面、安全性评价问题上,能够寻找到一些方法。这个平台要充分利用好。随着监测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跟踪和解决,最终能够对整个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
现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度比过去明显提高了。有几个指标可以说明问题,第一,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的数量少了,集中度提高了。第二,中药注射剂单品种的规模扩大了。第三,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对中药注射剂掌握的标准大大提升。我去了几个企业看中药注射剂生产,生产车间有现代水准的硬件设施,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控制技术。我们要搭建好一个平台,科研、药企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针对中药注射剂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拿出一个比较权威的数据来证明这几个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创新,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典范。既然是创新,必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从发展来看,中药注射剂在中医药的治疗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在各类中西药销售额中排在最前面几位的多是中药注射剂。当然,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或称不良反应如何监测是一个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科技在这里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这个课题的成功能够为我们中药的上市和药物的评价以及上市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开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科技部中国生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肖诗鹰:
中药注射剂代表了现代中药的发展方向。国家对中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十一五”重大专项启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6个中药注射剂新品种研究给予了立项支持。60多亿元经费里面将近1/3的经费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在“十二五”将近100亿元经费当中,也将会有1/3投入到中药新品种的研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
在重大专项当中,“十一五”和“十二五”一共立项支持了37个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各类研究课题,支持的经费达到1.2亿元左右。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还有一定的经费继续用于中药注射剂研究,不管是上市后再评价,还是临床研究等各方面的课题都会支持。(健康报 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