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招标政策促使跨国药企进军国内低价高质仿制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4  浏览次数:206

  在众多外企出手收购国内仿制药企业之后,辉瑞和海正药业在经过长期的谈判之后,终于敲定了合作的细节。

  2月17日,中美双方在洛杉矶举办“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和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就双方早先宣布的组建合资企业的意向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

  辉瑞制药中国区企业沟通部总监席庆表示:“该合资企业将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生产和销售品牌仿制药。双方的合作旨在增强两家公司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优价品牌仿制药的能力。”

  根据此次签署的框架协议,拟设立的合资公司名称为“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其中,海正和辉瑞方面将分别占股51%和49%。项目总投资为2.95亿美元,注册资本为2.5亿美元。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将注入经过挑选的现有产品、厂房、现金和其他相关资产。

  据记者了解,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此前都大规模地收购国内仿制药企业,其目的都是进军仿制药。而进军仿制药显然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随着招标政策的调整,无论是在基层市场还是大医院,原研药的销售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只有加快生产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仿制药,才能保住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招标政策转向外企进军仿制药

  中国正在推动医改,拟发展国家补贴下的公立自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肯定会惠及国内高质量低价药品制造商,这正是辉瑞希望进行此次合作的原因。

  近年来,外企一直以质量上占据优势为由,获得较高的定价,从而避免了专利过期之后与众多比拼价格的中国企业进行贴身交锋。

  不过,随着基本药物进军二三级医院,以及56号文的严格执行,外企正在面临压力。早在2011年,大批外企没有进入福建集中招标采购中。而外企在招标中遭遇的挑战并没有结束。作为年销售额达300亿元的市场,北京市在2012年春节前出台的招标政策可称得上严格,其“上下联动”的政策要求,使得那些产品不能降价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的企业,失去进入大医院的资格。

  这个局面很难扭转,因为“安徽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已经不可逆转。随着新版GMP的实施,国内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将达到国际水平,原研药赖以保持高价的理由也难以为继。因此,只有尽快生产低价仿制药,才能缓解市场份额的下滑。

  之前,默沙东计划以单纯的降价来换取市场。虽然舒降之价格降了50%,但在“安徽模式”的招标中,目前依旧表现不佳。

  在新的招标体制下,国内制药企业显然由于价格优势更加受到青睐。国际财经评论员阳歌表示:“中国正在推动医改,拟发展国家补贴下的公立自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肯定会惠及国内高质量低价药品制造商,这正是辉瑞希望进行此次合作的原因。从声明看,合资公司将主要生产非专利药,但双方也可能提供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医改的大背景下,辉瑞与海正成立合资公司,开拓中国需求巨大的低成本药品市场,对双方都有利。”

  联手跨国企业弥补营销短板

  与辉瑞开展合作,除了借路国际市场的考虑外,在合作中近身学习辉瑞的营销策略和思路,是海正对其国内市场开拓的新想法。

  海正药业副总经理朱康勤表示:“‘十一五’期间,我们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公司主营业务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变。高附加值的制剂业务将成为海正‘十二五’期间盈利的主要来源。”

  海正药业的公告显示:合资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发挥海正药业在产品研发、高标准生产制造、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以及辉瑞公司在全球品牌认知度和全球制剂产品强大推广能力上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品牌仿制药市场,加速海正药业实现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环保方面的压力,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共识。作为国内知名的原料药企业,海正药业也一直在积极研发新药,在制剂方面,已经在抗肿瘤、抗感染、内分泌和抗寄生虫药物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新产品。

  不过,公司在营销方面一直存在短板。此次和辉瑞开展合作,除去借路国际市场的考虑外,在合作中近身学习辉瑞的营销策略和思路,是海正对其国内市场开拓的新想法。

  长期研究海正药业的证券分析师指出:“海正与辉瑞的合作是典型的双赢,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制剂市场而非国际市场。本次合作中,辉瑞看中的是海正丰富的国内制剂批文、产品梯队,以及国内销售队伍;而海正看中的则是辉瑞强大的国际品牌优势、专利产品,以及营销能力。”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戴浩森表示:“跨国药企与中国公司合作,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因为跨国药企在技术、产品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内市场拓展、对中国政策的了解等方面却不如国内企业。而且,与国内企业合作生产、销售,可以降低跨国药企的成本;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可以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医药经济报 王明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