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18日讯 自6月30日,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部门宣布首批六大类医疗耗材联合采购以来,三地已有800余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联合采购,北京市120家医疗机构预计六类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平均下降15%以上。据悉,这是本市继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今年启动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
北京市卫计委最新通报,本市参加采购的1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已对临床所需品种进行了遴选和议价。截至昨天,采购平台上已完成订单金额1.3亿元,整体情况平稳有序,预计六大类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平均下降15%以上。
六大类品种医疗耗材主要有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多年来,医疗耗材价格虚高一直令患者负担沉重,一场手术下来,大半费用往往都是医疗耗材。2016年数据显示,京津冀医疗器材类商品销售总额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3%。以往,医疗耗材生产厂商在京津冀采取不同价格政策,哪怕是同一品牌的心脏支架在三地价格各不相同;加之一些地区医疗机构仍有医疗耗材加成,采购使用监管过程中存在不正之风等,催高了医疗耗材价格。此外,耗材的采购也是医院与厂商之间“点对点”谈判,联合采购后,三地总体需求量比单家医院要高,具有明显的谈判优势。此次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的实施,为规范调整本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腾出更多的费用空间,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医疗卫生领域的协调联动。
目前,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部门已收集整理了三地医疗机构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临床使用过的六大类相关产品,并找出每个品规最低价格,即“京津冀历史采购最低价”。三地800余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可以“京津冀历史采购最低价”,进行采购目录中全部品种的网上采购。随着新采购耗材陆续进入临床使用,患者将逐步享受到优惠。(记者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