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没治好就“吃掉”了一套房子的钱,一两年能花光中低收入家庭的毕生积蓄。刚刚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最近刷屏,道出了进口药贵、国产药弱的现状,无奈之下,部分罕见病、危重病患者只能寄希望于风险较高的海外代购药。
《我不是药神》还没有正式上映,而仅仅是点映状态,就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围绕电影的各种话题也在朋友圈刷了屏,这对于一部国产现实题材电影来说,无疑是很难得的。这部改编于现实故事的电影,触及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痛点”,那就是遇到疑难杂症之后,进口药太贵,国产药太弱,但是为了治病保命,又不得不倾家荡产来吃药。
电影是围绕海外药品代购展开的,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出于用药安全性考虑,一再提醒消费者不要海外代购药品,以免威胁生命健康。但一则国内新药审批过程太过漫长,同一药品境内外上市往往相差六七年,很多患者甚至等不到药品在国内上市,就走到了生命尽头;二则国内外新药价格存在巨大的落差,同时这些新药又很难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所以到美国、印度、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代购药品依然大行其道。
并非国内患者不知道海外代购药品的风险,比如碰上骗子,比如买到假药,但是和不吃药就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相比,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赌一把。即便在今年5月份,我国出台了“抗癌药零关税”新政,但经过测算显示,每名患者能节省的药费十分有限,同时这些药品无法纳入医保,因此海外药品尤其是印度仿制药代购依然火爆,也由此滋生千亿元级的灰色利益空间。
电影中主人公的现实原型尽管因为“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而被捕,而在1002名深深感激他的癌症患者联名签字为他声援后,检方才决定对其不予起诉。但是很快又有黑龙江姑娘马某因通过淘宝店代购国外降糖降压药,被合肥市肥西县法院以销售假药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这种前赴后继的背后,恰恰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国内患者吃得起,吃得上“救命药”,除了采取类似将抗癌药进口关税降为零这样的政策之外,我们还必须做得更多。比如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制度,加快进口“救命药”、仿制药进入内地市场的速度;比如采取各种措施为进口“救命药”、仿制药争取更大的降价空间,让更多国内患者吃得起进口药;再比如一些进口的“救命药”、仿制药,应该尽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有效降低患者的吃药负担。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部分进口高价药已经在某些地区成功进入了医保。如深圳已把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波生坦纳入到医保中,江苏则将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纳入医保范围。我们期待这样的改变和进步能够更多些,也能够更快些,毕竟对于很多患者来说,真的是时间不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