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副局长焦雅辉接受本报专访,畅谈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未来三年计划。新时代,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同时,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不断满足群众健康新需求,是医疗界的初心和职业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注民生热点、回应百姓期盼,赋予卫生健康行业的重托。
从过去三年的成功实践看,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取得了多方共赢的高满意度。患者到医院看病更方便、更舒适了,流程和模式的优化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医患有了更多的良性互动,就医秩序、医患关系持续改善,医院品牌形象随之大幅提升。在改善服务行动中,各个医院探索出的好做法,经过总结提炼已固化为制度,持续宣传推广,为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供了丰富养料。行动计划调动起了医疗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乐曲中响亮的音符。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汇聚天时、地利、人和,方兴未艾,仍然大有可为。一方面,老百姓不满意、制约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的具体问题还不少,急需“雪中送炭”;另一方面,改善服务开展还不均衡,过去主要是大医院在探索,挖掘出很大的潜力,而随着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家医签约服务等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面临改善服务的挑战和机遇。为此,今年启动的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明确要将改善医疗服务从传统“围墙”向外围扩大,努力实现优质服务下沉。
在新三年改善服务行动中,大医院依然是主力军,在理念、技术、信息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服务创新备受期待。同时,如何让这些优质服务在业内共享,让更多患者共享,也是社会对大医院的期待。医疗质量和服务尽可能均等化,既是老百姓的强烈需求,也是建设科学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必然选择。当前,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正如火如荼,大医院作为领头羊,可以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统筹谋划,通过上下联动、协作配合,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下得去、接得住”,带动区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广泛的活力。(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