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14日讯 5月9日,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小分子药物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得注册批件,商品名福可维,这是埃克替尼之后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二个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开发上市的40多个小分子靶向药物中,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口服药已有10个品种,分别是厄洛替尼、奥希替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克唑替尼、吉非替尼、阿雷替尼、埃克替尼、色瑞替尼、阿法替尼。目前,我国已批准7个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的注册(见表1)。
崛起
刚需刺激发展
多年来,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癌症榜首,从而推动了相关治疗市场的发展。据国外最新发布的《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肿瘤治疗产品和支持性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1130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5.61%。预计到2021年全球在抗肿瘤药和支持性药物上的费用支出将超过1470亿美元。
2013-2017年上半年的近五年间,美国FDA批准了10个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药。其中5个靶向小分子药物是勃林格殷格翰的阿法替尼(Gilotrif)、诺华的色瑞替尼(Zykadia)、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Tagrisso)、罗氏的阿雷替尼(Alecensa)和武田的布吉他滨(Alunbrig)。另外五个生物抗体是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单抗(Opdivo)、默沙东的派姆单抗(Keytruda)、礼来的雷莫芦单抗(Cyramza)和那特珠单抗(Portrazza)、罗氏的阿特珠单抗(Tecentriq)。
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2001年问世,至2017年已上市的TOP40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全球销售额达260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54%。其中,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占据18%。
中国肺癌药规模超300亿元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4%。非小细胞肺癌又细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案、愈后和生存率有较大差别。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0万,中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高达26.9%。
全球常见的肺癌基因突变类型有EGFR、ALK、KRAS等,在不同人种中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不尽相同。欧美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约为10%~15%。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EGFR基因突变,约占50%。化疗在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也作用于正常细胞,不可避免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选择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随着抗癌药物及其相关仿制药的上市,部分靶向药物进入医保后,中国抗肺癌药已超过300亿元市场规模。
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国内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肿瘤领域用药规模达1293亿元,其中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肿瘤免疫剂用药金额为238.43亿元。据预测,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肿瘤免疫剂用药金额达266.4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1.74%。
多个靶向药相继上市
近年来,在刚性需求下,多个肺癌靶向药物在国内获准上市。我国批准国内研发的创新药物埃克替尼、阿帕替尼上市,批准进口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阿法替尼注册。其中,阿法替尼是2017年7月在中国上市的用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商品名吉泰瑞(Giotrif),从而推动了肺癌药物治疗市场的快速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替尼类靶向药物用药金额为7.71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21.08%。在国家医保全面覆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环境下,预计靶向药物市场这一增长趋势将持续,预测国内替尼类市场将超过50亿元规模。
《国家医保目录》2017版新收载的治疗肺癌的药物有埃克替尼、吉非替尼、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拉帕替尼、阿帕替尼和索拉非尼等8个品种,全面改变了肺癌治疗药物品种结构。
过去10年间肺癌治疗有了长足迈进,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已经初步形成共识,采用靶向药物与顺铂加多西他赛、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选择不同的组合,可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反应的目的。
品种
“领头羊”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竞争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新血管生成,改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2005年2月,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进入中国市场,对亚洲血统或没有吸烟史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没有进入医保前市场波动较大,但仍是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肺癌靶向药物市场上的领军品种。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我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吉非替尼市场规模已达3.2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29.64%,占据肺癌靶向小分子药物四成市场。
中流砥柱埃克替尼
随着新一代国产替尼类药物的上市,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国产小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市场中新的亮点。
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贝达药业研发的埃克替尼,在“十二五”初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商品名为“凯美纳”。
埃克替尼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杰出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埃克替尼拥有中国、美国和国际专利,在化学结构、分子作用机理、疗效等方面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类似,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从而获得了国际临床肿瘤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国产替尼类临床用药的推动下,逐渐打破了西方药物垄断市场的局面。
据米内网数据及贝达药业公司年报数据,2016年我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埃克替尼总体市场规模为2.14亿元;全国埃克替尼市场为10.3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3.36%。受药品进入医保降价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国内埃克替尼总体市场为10.26亿元。埃克替尼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以价换量似乎成为贝达药业的战略目标,但由于各地医保从方案制订到落地执行有较长的工作流程,市场的衔接困难给埃克替尼的销售带来了极大挑战,新药上市的红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新“黑马”安罗替尼
安罗替尼是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功效。安罗替尼被写入《2018版CSCO肺癌指南》,中国原研创新药上市前就已获得如此殊荣实属不易。安罗替尼是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中仅有的单药有效的口服制剂,而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线治疗的标准用药,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降低用药费用、促进公众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